前言
甲蟲是鞘翅目昆蟲的俗稱,隸屬于節肢動物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是世界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甲蟲與其他昆蟲最為顯著的區別在于其前翅演變為堅硬的鞘翅,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對環境的抗逆性,使得它們能生活在森林、水域、土壤或倉庫和庭院中,即使在海拔5300多米的高山或者炎熱的沙漠也有甲蟲的存在。
甲蟲的廣泛分布,帶來了它們形態上的差異性和行為上的多樣性。本展覽通過展示甲蟲形態上的差異性和行為上的多樣性,使觀眾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生活史以及行為方式等,認識到它們自身所蘊含的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價值,同時利于激發孩子們喜愛昆蟲的情感,從而走上昆蟲研究之路。
甲蟲的長相
甲蟲的身體結構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較小,其上有1對觸角、1對復眼和1個咀嚼式口器;胸部分為3節,前胸只有1對前足,中胸和后胸與腹部愈合,其上各長著1對足和1對翅膀。甲蟲的前翅鞘質,像一層堅硬的鎧甲保護著膜質的后翅和腹部,有些吉丁蟲的鞘翅堅硬到用錐子都難以扎透。
甲蟲的一生
甲蟲的生活史包括以下幾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整個生活史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以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為例,生活周期為1年左右,卵期7-14天,幼蟲期10個月,期間蛻皮兩次,經過三齡幼蟲期。一齡幼蟲期12天,二齡幼蟲期20天,三齡幼蟲期8個月左右。蛹期19-21天,老熟幼蟲在土中做蛹室,在其中化蛹。羽化后成蟲在蛹室中蟄伏10-14天,才能出來交配,開始新的生命周期。
世界甲蟲知多少
有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即使最保守的估計也有300萬種,目前已經被命名的昆蟲種類僅有100萬種,還有很多昆蟲種類等待我們去發現。在所有昆蟲中,鞘翅目昆蟲是最大的類群,全世界已知35萬種,占全球已知昆蟲總數的1/3,中國記載約1萬多種。
鞘翅目分為四個亞目,分別是原鞘亞目、藻食亞目、肉食亞目和多食亞目。
原鞘亞目種類較少,全世界已知不足30種,常見于樹皮下或腐木中,成蟲可燈誘或采集于草木中,數量稀少,包括眼甲科、長扁甲科和復變甲科。
藻食亞目甲蟲通常生活在溪流中,取食生長在巖石上的藻類,小型至微型的種類,觸角棒狀,通常只有9節或更少,包括單跗甲科、球甲科、淘甲科和水纓甲科。
肉食亞目多為捕食性類群,包括棒角甲科、水甲科、兩棲甲科、龍虱科、步甲科和虎甲科等10個科,有水棲的,也有陸生種類。
多食亞目是鞘翅目中的最大類群,包含了鞘翅目90%的種類,包括17個總科,每個總科還包含若干個科。鍬甲、金龜、葉甲、叩甲和天牛等都屬于這個類群。
甲蟲作為一類美麗的昆蟲,早就與人類文明結伴而行,不僅僅出現在文學、藝術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在有些國家甚至被奉為神物。
甲蟲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扮演害蟲的角色,如葉甲取食植物的葉片,天牛取食樹木的木質部,小蠹蟲取食植物的形成層,蠐螬取食植物的根,豆象取食豆科植物的種子,皮蠹取食植物的種子及動物標本等。
由于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數高、適于工廠化生產、資源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理想的亟待開發的食物資源。
有一些甲蟲具有藥用作用,是中藥中的動物藥,可以治療或輔助治療某種疾病,或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些甲蟲的食性是腐食性或者糞食性,為人類清除了其他動物的糞便和尸體,是環境的清潔工。
甲蟲的成蟲和幼蟲是多種鳥類、鼩鼱、刺猬和爬行動物的食物,在生物鏈中的能量和物質傳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甲蟲的成蟲在野外取食樹汁和腐爛的果實,幼蟲取食腐殖土。早期從事昆蟲研究的學者為了鑒定野外采集的幼蟲,經常把幼蟲帶回實驗室飼養,飼養出來的成蟲在室內環境中也能進行繁殖,慢慢地甲蟲飼養逐漸流傳開來,尤其在日本,甲蟲已經完全和貓狗等一樣的寵物,下面以獨角仙飼養為例介紹一下飼養方法。
飼養中的注意事項
1. 獨角仙的幼蟲期較長,盡量少打攪,驚嚇了幼蟲,會出現負面影響。
2. 飼料更換要及時,千萬別等幼蟲把飼料都吃了,整箱飼料都變成糞便的時候才更換。
3. 飼養成功的成蟲不能野外放生,一旦成為入侵物種,后果將不堪設想,飼養出來的成蟲可以制作甲蟲標本。
結束語
朋友,當你看過這個展覽后,如果在路邊看到一只甲蟲時,你還會被嚇得大叫躲開?還會厭惡地踩死它嗎?相信你會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它們的,甚至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敬畏之情,因為你已經了解它們,懂得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