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晉紀三十四(2)--血腥政權  
userphoto

2019.10.21

關注
 公元4世紀的世界,東亞的少數民族第一次成功入主中原,雖然“五胡亂華”的王朝更迭十分混亂,但其影響卻極其深遠。
公元4世紀的東亞,西晉王朝在“八王之亂”結束后不久被匈奴人滅亡。大批門閥士族隨司馬睿逃亡江南,建立東晉。中國北方陷入持續140余年的戰亂——“五胡亂華”。
       公元301年,西晉爭奪權力的宮廷斗爭在趙王司馬倫誅殺賈后并廢晉惠帝自立后,迅速演變成一場席卷全國的“八王之亂”。齊王率先聯合成都王和河間王起兵殺死趙王當權。公元302年,長沙王又聯合河間王殺死齊王當權。公元303年,成都王、河間王又聯合討長沙王。次年,成都王在東海王支持下殺死長沙王當權。東海王隨后又率軍攻擊成都王。此間,成都王和河間王之間又爆發戰爭。公元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從今山東起兵,在擊敗并殺死成都王和河間王后獨攬大權,廢晉惠帝立晉懷帝,終于終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八王之亂”。持續長達16年的八王亂戰不但耗盡了西晉的力量,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民眾死亡,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在急劇激化的階級和民族矛盾中,西晉在“五胡亂華”中迅速滅亡。
        五胡包括匈奴、氐、羯、羌和鮮卑。其中,沿襲了入主中原政治野心的匈奴人是滅亡西晉的發起者和主要力量。緊隨其后的是長期受漢族地主剝削的羌人、羯人和氐人,他們也相繼起兵割據,并一度由羌人建立的政權短暫統一長江以北。原本臣服于西晉的鮮卑人在戰亂初期保持中立,后來逐漸參與其中,并最終建立北魏王朝,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這期間,既有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聯合或攻殺,也有同一民族的內部分裂,先后建立的國家有16個之多,故亦有五胡十六國之說。
        公元4世紀上半葉的東亞,最早起來反抗西晉王朝的是氐人。公元301年,因戰亂從甘肅流亡四川的氐人不堪當地西晉官員殘酷迫害,在首領李特帶領下發動起義,攻陷成都,拉開了4世紀五胡亂華的序幕。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建立“成漢”,勢力一度遠達云貴地區。公元347年,“成漢”被東晉滅亡。
        真正給西晉王朝致命一擊的是匈奴人建立的“前趙”。公元4世紀初,匈奴貴族劉淵被西晉任命為匈奴五部首領。公元304年,劉淵趁“八王之亂”從洛陽返回山西叛晉,建“前趙”。公元311年,“前趙”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禍”。為躲避戰亂,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其中不少是門閥士族,史稱“衣冠南渡”;其中尤以“王”、“謝”兩姓人數最眾,也因此才有了劉禹錫“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名句。伴隨著“衣冠南渡”以及后來東晉的建立,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開始向南方遷移。公元316年,“前趙”再次攻破洛陽,滅亡西晉。
        在滅亡西晉的過程中,“前趙”劉淵手下的將軍石勒(羯族人)逐漸羽翼豐滿。公元319年,石勒趁“前趙”內亂,在今河北建立“后趙”,并于公元329年滅亡“前趙”,統一華北大部;僅其東北為鮮卑各部,以及西北前西晉漢族將領張茂駐守的甘肅等地未被其征服。公元337年,鮮卑人慕容皝在遼東地區建“前燕”,后統一東北大部。公元345年,張寔在甘肅建“前涼”,鼎盛時期勢力遠達西域地區。“后趙”的皇帝無一不以殘暴、嗜殺著稱,百姓苦難深重。公元351年,漢族大將冉閔乘“后趙”諸子互殺爭位之機滅亡“后趙”;對羯人采取了瘋狂的報復,下令屠殺20余萬,以至于羯人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但冉閔卻無法掌控“后趙”遺留下的偌大王朝。“后趙”另一位將軍苻健(氐族人)乘亂奪取長安,建“前秦”。
        公元4世紀下半葉的東亞,前秦統一中國的努力由于妄自尊大而功虧一簣。公元357年,苻堅在奪取“前秦”王位后,任用漢人王猛為宰相,在短期內穩定了國內政治經濟秩序,國力迅速增長。十三年后,苻堅趁東晉北伐之機先是在公元370年滅掉東北的“前燕”,后在公元376年又滅掉了西北的“前涼”,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公元383年,滿懷統一全中國愿望的苻堅率領號稱百萬的大軍南征東晉。但在“淝水之戰”中,當苻堅命令部隊后撤,以便讓東晉軍隊渡河與之決戰的時候,他的那支可以“投鞭斷流”的大軍卻錯誤地認為已經戰敗,一時間“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百萬大軍不戰而潰。更為嚴重的是,曾經臣服于“前秦”的各少數民族紛紛自立。其中,鮮卑人慕容垂公元384年在河北建立“后燕”,鮮卑人慕容泓在陜西建立“西燕”(因僅立國十年未列入十六國之列),另一支鮮卑人在甘肅建立“西秦”。羌人姚萇在陜西建立“后秦”。曾受苻堅委派出征西域的氐族大將呂光則在甘肅武威坐地稱王,建“后涼”。各國隨后陷入亂戰。公元394年,“后燕”滅“西燕”,“西秦”滅亡“前秦”,“后秦”滅“西秦”。三年后,從“后涼”中又分裂出鮮卑人的“南涼”和匈奴人的“北涼”兩國,從“后燕”分裂出“南燕”。至公元4世紀末,中國北方不算已經滅亡的八個王國,依然存在鮮卑人的“后燕”、“南燕”和“北涼”,羌人的“后秦”、氐人的“后涼”和匈奴人的“南涼”六個王國。五胡十六國中的另外兩國,“北燕”和“夏”是在下個世紀初產生的。嗜殺和短命是五胡十六國的最大共性,其本質原因在于文明發展的滯后。雖然,西晉后期的混亂為“五胡亂華”提供了機會,但真正抓住這個機會的卻是鮮卑人另一支族群。公元386年,鮮卑人拓拔珪在漠北建“北魏”,一度臣服于“后燕”,公元397年擊潰“后燕”并使之分裂。“北魏”之所以并不在五胡十六國之列,因為它是五胡十六國時代的終結者,而且是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的主角。但未來與他隔江對峙的注定將不會是東晉,因為后者已經在本世紀末的兵變和民眾起義中奄奄一息了。
       公元317年,手握重兵的司馬睿在今江蘇南京宣布繼位,建立東晉。東晉雖然依然占有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但多荒蠻落后,資源和兵源十分貧乏,且從北方中原流亡來的人(客家人)與江南土著人之間的沖突十分嚴重。多數由一個家族或一個鄉里集團組成的客家人在到達一個地方后往往以主人自居,利用自己掌握的先進生產技術,同時借助掌握東晉政權的政治力量,侵占土著耕地,壟斷山川湖泊,致使民間仇恨積累愈深,甚至激發民變。在這種情況下,東晉征服對“北伐”并不積極。祖逛等民間人士自發的北伐行為也因得不到政府支持而不了了之。將軍王敦于公元322年和324年兩次“清君側”,不但沒能取得成功,只是使王朝更加虛弱。公元328年,蘇峻叛亂、攻陷建康,險些滅亡了東晉。東晉最大的成就是在公元347年滅亡了“成漢”。但大將恒溫隨后組織的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之后,東晉王朝起義和叛亂不斷。
        西晉之所以迅速衰亡、東晉之所以脆弱無力,與風行百年的“魏晉玄學”有極大關系。面對混亂的世界,門閥士族將自己隱藏于虛無縹緲的精神世界,崇尚“貴生”、選擇“避世”,主張“自然”和“無為”。在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析過程中,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得名“玄學”逐漸從對具體問題和哲理的辨爭,發展為一種哲學空談,及至成為一種身份的裝飾品。作為其中的代表,“竹林七賢”常聚于林中喝酒縱歌,貌似清靜無為、灑脫倜儻,實質卻是“氣節”全無,以至于上至王侯下至世族皆無報國之心,王朝的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河西王利鹿孤命羣臣極言得失。西曹從事史暠曰:“陛下命將出征,往無不捷;然不以綏寧為先,唯以徙民為務;民安土重遷,故多離叛,此所以斬將拔城而地不加廣也。”利鹿孤善之。(這活好聽,贊揚了,意見也中肯。)

    秋,七月,魏兗州刺史長孫肥將步騎二萬南徇許昌,東至彭城,將軍劉該降之。

    秦隴西公碩德自金城濟河,直趣廣武,河西王利鹿孤攝廣武守軍以避之。秦軍至姑臧,涼王隆遣輔國大將軍超、龍驤將軍邈等逆戰,碩德大破之,生禽邈,俘斬萬計。隆嬰城固守,巴西公佗帥東苑之眾二萬五千降于秦。西涼公暠、河西王利鹿孤、沮渠蒙遜各遣使奉表入貢于秦。

    初,涼將姜紀降于河西王利鹿孤,廣武公傉檀與論兵略,甚愛重之,坐則連席,出則同車,每談論,以夜繼晝。利鹿孤謂傉檀曰:“姜紀信有美才,然視候非常,必不久留于此,不如殺之。紀若入秦,必為人患。”傉檀曰:“臣以布衣之交待紀,紀必不相負也。”八月,紀將數十騎奔秦軍,說碩德曰:“呂隆孤城無援,明公以大軍臨之,其勢必請降;然彼徒文降而已,未肯遂服也。請給紀步騎三千,與王松怱因(加上)焦朗、華純之眾,伺其釁隙,隆不足取也。不然,今禿發在南,兵強國富,若兼姑臧而據之,威勢益盛,沮渠蒙遜、李暠不能抗也,必將歸之,如此,則為國家之大敵矣。”碩德乃表紀為武威太守。配兵二千,屯據晏然。(姜紀果然逃秦且成利鹿孤勁敵。)

    秦王興聞楊桓之賢而征之,利鹿孤不敢留。

    詔以劉裕下邳太守,討孫恩于郁洲,累戰,大破之。恩由是衰弱,復緣海南走,裕亦隨而邀擊之。(劉裕在討伐孫恩中成長。)

    燕王盛懲其父寶以懦弱失國,務峻威刑,又自矜聰察,多所猜忌,羣臣有纖介之嫌,皆先事誅之。(逼人太盛。)由是宗親、勛舊,人不自保。丁亥,左將軍慕容國與殿上將軍秦輿、段贊謀帥禁兵襲盛,事發,死者五百余人。壬辰夜,前將軍段璣與秦輿之子興、段贊之子泰潛于禁中鼓噪大呼;盛聞變,帥左右出戰,賊眾逃潰。璣被創,匿廂屋間。俄有一賊從闇中擊盛,盛被傷,輦升前殿,申約禁衛,事定而卒。(慕容盛(373年―401年),字道運,后燕惠愍帝慕容寶長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后燕皇帝。少年時沉著聰慧,富有謀略。苻堅誅殺慕容氏時,潛逃投靠慕容沖。后來慕容寶死后,慕容盛得以不死,被蘭汗封為侍中,慕容盛乘機離間蘭汗、蘭提、蘭難三兄弟,慕容盛派遣慕容奇在建安聚眾討伐蘭汗。后蘭汗父子喝得酩酊大醉,慕容盛與李旱等人趁機殺死蘭穆,引兵將蘭汗亂刀砍死。于是繼位,改元建平。隆安五年(401年),段璣、秦興、段泰等人趁亂反叛,慕容盛暗中遭刺而死,時年二十九歲,謚號昭武皇帝,廟號中宗,葬于興平陵。)(政變而興,政變而亡。)

    中壘將軍慕容拔、宂從仆射郭仲白太后丁氏,以為國家多難,宜立長君。時眾望在盛弟司徒、尚書令、平原公元,而河間公熙素得幸于丁氏,丁氏乃廢太子定,密迎熙入宮。明旦,羣臣入朝,始知有變,因上表勸進于熙。熙以讓元,元不敢當。癸巳,熙卽天王位,捕獲段璣等,皆夷三族。甲午,大赦。丙申,平原公元以嫌賜死。閏月,辛酉,葬盛于興平陵,謚曰昭武皇帝,廟號中宗。丁氏送葬未還,中領軍慕容提、步軍校尉張佛等謀立故太子定,事覺,伏誅,定亦賜死。丙寅,大赦,改元光始。(一個罪惡的血腥的慕容政權。)

    秦隴西公碩德圍姑臧累月,東方之人在城中者多謀外叛,魏益多復誘扇之,欲殺涼王隆及安定公超,事發,坐死者三百余家。碩德撫納夷、夏,分置守宰,節食聚粟。為持久之計。

    涼之羣臣請與秦連和,隆不許。安定公超曰:“今資儲內竭,上下嗷嗷,雖使張、陳復生,亦無以為策。陛下當思權變屈伸,何愛尺書、單使為卑辭以退敵!敵去之后,修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窮,何憂舊業之不復!若天命去矣,亦可以保全宗族。不然,坐守困窮,終將何如?”隆乃從之,九月,遣使請降于秦。碩德表隆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建康公。隆遣子弟及文武舊臣慕容筑、楊穎等五十余家入質于長安。碩德軍令嚴整,秋毫不犯,祭先賢,禮名士,西土悅之。(采納妥協政策。)

    沮渠蒙遜所部酒泉、涼寧二郡叛降于西涼,又聞呂隆降秦,大懼,遣其弟建忠將軍挐、牧府長史張潛見碩德于姑臧,請帥其眾東遷。碩德喜,拜潛張掖太守,挐建康太守。潛勸蒙遜東遷。挐私謂蒙遜曰:“姑臧未拔,呂氏猶存,碩德糧盡將還,不能久也,何為自棄土宇,受制于人乎!”臧莫孩亦以為然。

    蒙遜遣子奚念為質于河西王利鹿孤,利鹿孤不受,曰:“奚念年少,可遣挐也。”冬,十月,蒙遜復遣使上疏于利鹿孤曰:“臣前遣奚念具披誠款,而圣旨未昭,復征弟挐。臣竊以為,茍有誠信,則子不為輕,若其不信,則弟不為重。今寇難未夷,不獲奉詔,愿陛下亮之。”利鹿孤怒,遣張松侯俱延、興城侯文支將騎一萬襲蒙遜,至萬歲臨松,執蒙遜從弟鄯善茍子,虜其民六千余戶。蒙遜從叔孔遮入朝于利鹿孤,許以挐為質。利鹿孤乃歸其所掠,召俱延等還。文支,利鹿孤之弟也。(一個在夾縫中生存的  蒙遜政權。這些政權不足成為國、帝、王、主,頂多就一軍閥。中國容易滋生此類政權。

    南燕主備德宴羣臣于延賢堂,酒酣,謂羣臣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興圣主,少康、光武之儔。”備德顧左右賜仲帛千匹;仲以所賜多,辭之。備德曰:“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邪!卿所對非實,故朕亦以虛言賞卿耳。”韓范進曰:“天子無戲言。今日之論,君臣俱失。”備德大悅,賜范絹五十匹。(開此類玩笑,君臣俱失

    備德母及兄納皆在長安,備德遣平原人杜弘往訪之。弘曰:“臣至長安,若不奉太后動止,當西如張掖,以死為効。臣父雄年踰六十,乞本縣之祿以申烏鳥之情。”中書令張華曰:“杜弘未行而求祿,要君之罪大矣。”備德曰:“弘為君迎母,為父求祿,忠孝備矣,何罪之有!”以雄為平原令。弘至張掖,為盜所殺。(杜弘尋親記為忠孝一言作記,其中含有多少辛酸。)

    十一月,劉裕追孫恩至滬瀆、海鹽,又破之,俘斬以萬數,恩遂自浹口遠竄入海。

    十二月,辛亥,魏主珪遣常山王遵、定陵公和跋帥眾五萬襲沒弈干于高平。

    乙卯,魏虎威將軍宿沓干伐燕,攻令支;乙丑,燕中領軍宇文拔救之。壬午,宿沓干拔令支而戍之。

    呂超攻姜紀不克,遂攻焦朗。朗遣其弟子嵩為質于河西王利鹿孤以請迎,利鹿孤遣車騎將軍傉檀赴之;比至,超已退,朗閉門拒之。傉檀怒,將攻之。鎮北將軍俱延諫曰:“安土重遷,人之常情。朗孤城無食,今年不降,后年自服,何必多殺士卒以攻之!若其不捷,彼必去從他國;棄州境士民以資鄰敵,非計也,不如以善言諭之。”傉檀乃與朗連和,遂曜兵姑臧,壁于胡坑。

    傉檀知呂超必來斫營,畜火以待之。超夜遣中壘將軍王集帥精兵二千斫傉檀營,傉檀徐嚴不起。集入壘中,內外皆舉火,光照如晝,縱兵擊之,斬集及甲首三百余級。呂隆懼,偽與傉檀通好,請于苑內結盟,傉檀遣俱延入盟,俱延疑其有伏,毀苑墻而入;超伏兵擊之,俱延失馬步走,凌江將軍郭祖力戰拒之,俱延乃得免。傉檀怒,攻其昌松太守孟祎于顯美。隆遣廣武將軍荀安國、寧遠將軍石可帥騎五百救之;安國等憚傉檀之強,遁還。(精彩,防了偷襲防不住埋伏,連環套。)

    桓玄表其兄偉為江州刺史,鎮夏口;司馬刁暢為輔國將軍、督八郡軍事,鎮襄陽;遣其將皇甫敷、馮該戍湓口。移沮、漳蠻二千戶于江南,立武寧郡;更招集流民,立綏安郡。詔征廣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玄皆留不遣。

    玄自謂有晉國三分之二,數使人上己符端,欲以惑眾;又致箋于會稽王道子曰:“賊造近郊,以風不得進,以雨不致火,食盡故去耳,非力屈也。昔國寶死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統朝政,足見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謂之不忠。今之貴要腹心,有時流清望者誰乎?豈可云無佳勝?直是不能信之耳!爾來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禍。在朝君子皆畏禍不言,玄忝任在遠,是以披寫事實。”元顯見之,大懼。

    張法順謂元顯曰:“桓玄承藉世資,素有豪氣,旣幷殷、揚,專有荊楚;第下之所控引止三吳耳。孫恩為亂,東土涂地,公私困竭,玄必乘此縱其奸兇,竊用憂之。”元顯曰:“為之柰何?”法順曰:“玄始得荊州,人情未附。方務綏撫,未暇他圖。若乘此際使劉牢之為前鋒,而第下以大軍繼進,玄可取也。”元顯以為然。會武昌太守庾楷以玄與朝廷構怨,恐事不成,禍及于己,密使人自結于元顯,云:“玄大失人情,眾不為用,若朝廷遣軍,己當為內應。”元顯大喜,遣張法順至京口,謀于劉牢之;牢之以為難。法順還,謂元顯曰:“觀牢之言色,必貳于我,不如召入殺之;不爾,敗人大事。”元顯不從。于是大治水軍,征兵裝艦,以謀討玄。(只能加速滅亡,實際東晉早已名存實亡。)

    安帝元興元年(壬寅、四〇二年)

    春,正月,庚午朔,下詔罪狀桓玄,以尚書令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諸軍事,加黃鉞,又以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前將軍譙王尚之為后部,因大赦,改元,內外戒嚴;加會稽王道子太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代-十六國歷史事件( 公元304~439年)
公元383~439年:淝水之戰到南北朝格局初步形成的50年
中國歷史概述(廿六)——十六國(一)
五胡十六國時期歷史簡介 十六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十六國是哪十六國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五胡十六國
感覺五胡十六國好復雜,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紹一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子长县| 赞皇县| 长丰县| 三门峡市| 石嘴山市| 永州市| 吉安县| 吉林省| 广汉市| 阿拉善盟| 邯郸市| 汉源县| 江西省| 兴城市| 洛南县| 吉首市| 宽甸| 辉南县| 六盘水市| 平顶山市| 大理市| 南陵县| 门头沟区| 岳普湖县| 津市市| 林甸县| 永平县| 安康市| 平阳县| 沾益县| 赤壁市| 阿拉善左旗| 甘孜| 林西县| 屯留县| 商丘市| 临夏市| 营口市| 威海市|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