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氣候溫和、歷史悠久,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滲透,山、巖、洞、瀑各具神韻,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獨特風格。
天臺,是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道教南宗的創立地,活佛濟公的出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寒山子隱居地以及徐霞客游記開篇地。綺麗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佛道文化相得益彰,讓這片神奇的土地處處充滿了勃勃生機。
2014年1月16日起,浙江天臺山六大景區就實行攝影家免門票優惠政策,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和省級攝影家協會會員來天臺山景區創作,憑本人身份證和攝影家協會會員證原件,可享受免票進入景區。請攝影家們知悉并相互轉告!
天臺山風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浙江省十大旅游勝地。坐落于浙江省東中部的天臺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綿亙浙江東海之濱,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臺宿,故名天臺。
而實施“雙免”政策的六大景區分別為:國清景區、石梁景區、華頂景區、瓊臺仙谷、濟公故居、赤城景區。
國清景區
國清寺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是中、韓、日佛教天臺宗的祖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力。寺院周圍五峰環繞、雙澗瀅流、古木參天、風景怡人。
千年隋梅生機盎然、九級隋塔巍然聳立、隋代古剎勝跡長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三隋勝景。王羲之的獨筆鵝,柳公權的“大中國清之寺”、董其昌的“魚樂國”都為這座古寺再增幾份深厚的人文底蘊。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禪 靜
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改名為國清寺
2017年5月11日,天臺縣委書記管文新對外宣布:自5月19日起,浙江天臺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取消國清景區門票,免費開放。
門票:免費
石梁景區
石梁飛瀑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22公里的天臺山中,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橫跨天際,瀑布噴涌而下,“晝夜起風雷”,令歷代文人騷客為之傾倒,留下無數壯美詩篇,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近瀑布的古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中方廣寺則是禪宗道場。而當年風靡一時的《少林寺》就是在石梁景區拍攝的。
門票:60元/人
瓊臺仙谷
上有仙山,下有仙谷,瓊臺仙谷,有著“人間仙境”之稱,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巖地質地貌景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瓊臺仙谷別樣的峽谷風光,靈溪為該景區的主景線。
沿溪北行,一路皆是奇特的峰巒,陡峭的山崖,飛瀉的瀑布,碧綠的龍潭,再加上山林間那若隱若現的道觀,像極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長卷,一幅幅、一幕幕,一步一景,令人心曠神怡。
門票:65元/人
赤城景區
臺岳南門的標志赤城山,又稱燒山,是水成巖剝蝕殘余的一座孤山,“不與眾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色赤赭如火,望之如城堡而得名,是天臺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觀。
上層是道教第六洞天所在地玉京洞,中層是少年濟公讀書的地方濟公院,底層是東南沿海著名尼庵紫云洞,可以說是一座佛道雙休的圣山。
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云霧繚繞山腰,霞光籠罩,光彩奪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為:“赤城霞起建高標,萬丈紅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錦秀緞,仙翁瀉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棲霞”之稱。
門票:15元/人
華頂景區
華頂峰為天臺山主峰,位于縣城北25公里,大巴車直達景點。景區面積7.5平方公里,為國家森林公園。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層層相裹,狀如百葉蓮花,華頂正當花之頂,故名“華頂”。
“春觀杜鵑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賞雪”,這里一年四季風景如畫,云海、日出、杜鵑、霧凇,被譽為“華頂四絕”。每年五月,綿延幾公里的云錦杜鵑爭芳吐艷、燦若云霞,在華頂峰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了全國各地無數游人爭相前來,在此流連忘返。
門票:50元/人
濟公故居
濟公出生在天臺永寧村,為弘揚濟公精神,讓千千萬萬的濟公信徒有祖可循, 便在濟公老家李府的舊址重建了濟公故居,占地16畝,由觀霞閣、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
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展現了少年濟公的成長環境,使人們加深了對真實濟公的了解,是人們朝覲濟公,沐受 “慈悲仁慧”精神光輝的圣地。
濟公故居內還設有修緣講堂,講經說法,禪修靜養,探討人生哲理。
天臺山石橋
仁禪法師講公案
王龜齡,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十朋,浙江樂清人。紹興年間,得了狀元。后來做官做到龍圖閣大學士,謚號忠文。朱子曾經贊嘆他:“光明正大,磊磊落落”,說他“君子人也”。
王十朋經常做夢,夢到天臺石橋看一個石碑,有神僧數百出來迎接他,并指著王十朋對所有的僧眾講:“他前生就是嚴首座,曾寫此碑?!?/p>
后來王十朋親自到了浙江天臺石橋(天臺有上方廣、中方廣、下方廣,石橋就在中方廣),他就發現跟夢中所見的一模一樣。于是留了首詩:“石橋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會寫石橋碑”。王十朋的前生就是天臺中方廣寺的嚴首座。
說起這個石橋,我想起一個傳記里的高僧故事。天臺山確實是不可思議的神山,是佛菩薩圣賢應化的地方,中方廣石橋可以說是阿羅漢住的圣道場地。
記得在《神僧傳》里看到,有個叫曇猷禪師的高僧大德曾經從石橋走過去,到了一座寺廟,里面都是阿羅漢,他在寺里不想出來,后來里面人一定要讓他出來。有這樣的記載。
石橋在一個落差很高的瀑布懸崖的口上,瀑布就從石橋流過去,落到下面,非常高,大約有幾十米,在橋上往下看,真的令人膽顫心驚,所以一般人是不敢走的。
王十朋也就是當時中方廣寺的嚴首座,石橋現在也叫石梁,石梁瀑布。當時嚴首座在寺廟寫了這個石碑。
可見,歷史上的名人王十朋,是前世出家人嚴首座轉世而來。他這一世,當然也是光宗耀祖,報答父母的恩德,因為有這樣殊勝的因緣。
摘自仁禪法師《蓮宗祖師教言專題選講》
王十朋字龜齡。樂清人。紹興中廷對第一。累官龍圖學士。謚忠文。朱晦翁嘗稱之曰。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君子人也。幼嘗夢游天臺石橋看一石碑。有神僧數百出迎。指公示眾曰。彼前身嚴首座也。曾寫此碑。后親到石橋。與夢中所見之境無異。遂留詩云。石橋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會寫石橋碑。
——《名公法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