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糧油4月11日消息,原本隨著臨儲玉米市場的拍賣,這幾天不準備再說玉米了,不過,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張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關于糧食購銷的答復,以及部分糧企貿易商在吉林分公司協商輪換糧銷售問題,還是忍不住談一下每日糧油的看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詳見《從中儲糧拍賣0.85元到臨儲拍賣0.7元 玉米究竟經歷了什么?》)每日糧油便指出,此次有關部門放出的臨儲拍賣價格很有可能對市場規則造成一定沖擊,就以這次輪換玉米價格問題,前期1700、1800元的輪出,當下1300-1500元的放糧,對于中儲糧來講,前后的市場環境可能對玉米輪換更加有利,但對于購買輪換糧的企業來講,則是憑空每噸虧損了幾百元——至少證明臨儲玉米的拍賣沒有參考市場定價進行銷售。
本次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對市場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拍賣的時間選擇上,較往年明顯提前,最關鍵的是當前東北地區正好處于地趴糧的集中銷售期,特別是黑龍江地區,而本次拍賣恰恰黑龍江糧源做多,一個省達到400萬噸——但顯然,黑龍江是產糧大省但不是消費大省,雙重疊加的供應沖擊不言而喻。
其次再說價格,重頭戲依然是黑龍江,2014年產玉米1350元/噸,量最大,價最低,再按照往年的拍賣規律,基本已經判定了普通玉米價格的走勢,相較而言當前主流的折標干糧(14水)收購價格0.8元則顯得有些尷尬——是往政策調控價靠攏還是特立獨行?
第三說質量,玉米市場劣幣驅良幣已經不可避免。
當然,這些現象不是每日糧油關注的重點,我們關注的是未來玉米究竟該怎么種、怎么收的問題。
上表是2016年的玉米收購價格,黑龍江折標玉米價格不到七毛,農民反映種植虧損,隨后國家給予東北部分企業收購補貼,補貼最高一噸300元,約為0.15元/斤,如果累加在當時的收購價格之后玉米價格接近0.8元。
但今年的拍賣在市場價格一路上行的背景下,拍賣時間提前、投入量巨大、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玉米價格向0.7元靠攏后,玉米種植者收益還能保證嗎?
當然,現在對大部分農戶而言已經賣完了,但問題是,2018年秋季用糧企業會否按照臨儲價格進行收購呢?
附:國家糧油信息中心4月份玉米供需分析及點評
玉米年度結余首次轉為負,達到-2500萬噸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545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32萬公頃,減幅3.6%;玉米產量為21589萬噸,比上年下降366萬噸,降幅1.7%。預計2017/18年度我國進口玉米300萬噸,與上月預期持平,比上年度增加54萬噸,增幅22%。
4月份預計,2017/18年度我國玉米年度總消費量為24400萬噸,與上月預期持平,比上年度增加2244萬噸,增幅10%。本年度國內深加工產能繼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淀粉出口增長,淀粉需求增加,燃料乙醇需求也預計增長,玉米工業需求繼續大幅提高。
玉米產量下降,消費需求增加,2017/18年度玉米市場結余量近7年首次轉負,當年結余為-2511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557萬噸。
點評:鑒于“2017/18年度玉米市場結余量近7年首次轉負”這個信號已經不是第一次釋放了,因此對市場的影響基本被消化。2016/17和2017/18年度玉米結余量驟降,分別為458萬噸和-2510.9萬噸,而2014/15和2015/16年度的結余可是分別達到了5145萬噸和5020萬噸。單是這兩年的結余就超過1億噸,再加上之前幾年的結余,即使今年缺口達到2500萬噸,市場供應仍是有保證的。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玉米消費量的增長點之一是政策屬性較高的深加工需求,一旦供需趨緊,深加工需求很難不被叫停。所以說,玉米供需格局是否已經到了拐點,現在做判斷還言之尚早。
(資料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點評: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