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話都是耳熟能詳?shù)牧耍赡茉谖覀兊纳钪校矔?jīng)常聽到,比如說在我們工作工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件時,我們又很好的完成了這件事,那么大家有時也會用到這名話來夸獎,“還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
大家可能對“八仙”這八個人都很熟悉,都知道他們分別是,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漢鐘離、呂洞賓這八個人,但是他們八個人分別在歷史上他們又是誰呢。在歷史上對他們分別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的。
藍采和
首先我們說一說藍采和,據(jù)說藍采和從小就生活就很艱苦,一直到處流浪為生,他的行為也極其瘋癲,但也因為他從小就受盡苦難,也知道窮苦人們的苦難,所以他也好救濟窮苦老百姓,深得人們的喜愛,大家為了記住他的好,被后世以神話的方式流傳下來。
藍采和
何仙姑
關于何仙姑的原型說法也有不同的說法,而根據(jù)唐朝的《太平廣記》記載,何仙姑大家又稱他為何二娘。何二娘本是一位住在羅浮山腳下以織鞋為生的農(nóng)戶,因嫌居家太過枯燥,就經(jīng)常在山下采摘一些山果供山上寺僧充齋,有一天,一位來自四百里外的循州寺的一位僧人來到羅浮山寺,聲稱曾見到有一位仙女在彼山采摘了好多楊梅及果子,而正好那天何二娘也采摘了好些楊梅與果子送到了寺中,與循州寺僧見到仙女采摘果子是同一天,但寺僧們也不知道何二娘是從何處采來的眾果,便認為何二娘就是該仙女,只有仙人才能在一天內(nèi)跑如此遠的地方采摘眾多山果來回,從此何二娘也遠近聞名,寺中也為他修建了眾人參拜他的佛地。
何仙姑
韓湘子
對于韓湘子的傳說也有多方面的說法,在民間廣傳的說法是,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但他為人輕狂不羈,不喜歡讀書,韓愈也一直不怎么待見他,而他卻一直想著自己哪天能學道成仙,有一天他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年了無音迅,在一天他穿著破爛不堪,行為異常回到長安,韓愈就讓他去跟著學生們一起去讀書,而韓湘子卻說,我現(xiàn)在也有一技之長,韓愈就問他:那你有什么一技之長呢,韓湘子就說:我能在七日之內(nèi)可以使牡丹花變成叔叔想要的顏色,韓愈也沒有當真,就隨口說了一種顏色,然而七日之后,牡丹花還真的變成了韓愈說的顏色了,韓愈也是驚奇萬分。從后也是五代時期被仙化流傳。
韓湘子
張果老
張國老原名是叫張果,由于他在八仙中年紀最大的,也是在后人口中尊稱為張果老。從《文史》資料來看,歷史上確實有張國公這一位奇人,但是他并非是真正的得道仙人。他在當時其實名聲也不怎么好,他只是一個江湖術士,經(jīng)常在街頭表演一些幻術,欺騙人們一些錢財。
張果老
鐵拐李
鐵拐李原名叫李巖二,是唐代惠安人,據(jù)說李巖二是一個大孝子,一天李巖二的母親得了重病,當他給母親煎藥時發(fā)現(xiàn)柴火燒到一半就沒有柴了,而恰好那幾天陰雨連綿無處拾取干柴,孝順的李巖二為了給母親治病,情急之下就將腿伸入灶中代替柴火,等藥煎好他的右腿也燒傷了,在他站起來時候,他就順手從灶中抽出燒火的鐵棍當成拐杖,從此以后別人就給他取名為鐵拐李。也是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世人才被人流傳下來。
鐵拐李
曹國舅
在《宋史》中記載有關曹國舅,他是曹彬之孫曹皇后的弟弟,她性情何屹,通曉音律協(xié)作師風暨陽郡王,申立數(shù)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曹國舅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關,因其皇室外戚故有國舅之稱,曹國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這不過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根據(jù)各自的理解展開想象,賦予它們使人的身份塑造出了這些個性鮮明性格突出的藝術形象。
曹國舅
漢鐘離
漢鐘離原名為鐘離權,有關漢鐘離的記載約出現(xiàn)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儀監(jiān)制》《宋史》等書均有他的記載,他流逝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等句著作。他原本為東漢大將,又被稱為漢鐘離,因在一次戰(zhàn)爭中大敗,就辭去宮中職位,后隱居于晉州羊角山。傳說他得到鐵拐李點化成道 ,后被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被道教傳說為八仙之一。
漢鐘離
呂洞賓
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他父親曾是海州刺史,他自小喜愛讀書,但三次進舉都沒有成功,相傳在他四次去長安趕考路上遇見了漢鐘離,在受到漢鐘離的影響,拜漢鐘離為師,并去了終南山修道。
呂洞賓
八仙過海的故事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在故事說到,八仙渡過了我國的東海,為求自己的仙道,來到了“蓬萊仙島”得道成仙。
其實在歷史的記載中,確實我八仙過海的這么一個記載,但是在記載中的的八仙不是這八位仙人,而是另有其他,而他們也不是去蓬萊得道成仙,而是越獄。在北宋時期,一些重罪的犯人都是關押在東海的一座島嶼上,這島名叫沙門島。一般關押的都是一些死刑犯。島上的環(huán)境是相當?shù)膼毫樱谶@島上的人基本沒有人能活著回去,而有很多的人也是想著怎么逃離這個地方。在這期間就有人想到了越獄了計劃,越獄這個事在這個離陸地這么遠的地方逃出去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于是他就尋找自己的的伙伴一起來完成這個事,反正不離開這個地方就是一死,還不如找個機會逃出去,還有一線生機。
沙門島
正好也湊齊了八個人,這八個人也選擇了一個機會開始逃離,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逃離,八人終于逃到了離沙門島二十海里的蓬萊丹崖山登州海峽。應長時間的在海里浸泡,八人皮膚也都變了樣。并在附近找了一個山洞休息了起來,而正好被當?shù)貪O民看到,漁夫便認出了其中的一人,知道他是逃獄出來的了,便急忙去報名給官府,人八也看到情況不對,就立馬離開了山洞,等到官府來人時,這八人早就以經(jīng)逃跑,漁夫看到情況不對,馬上就說可能是自己看錯了,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也沒有人想信,有人能從那個地方逃出來,還隔著大海,之后人們就以訛傳訛,便變成了八仙過海的故事。
其實真正的歷史人物也不過是在流傳過程中,被人們根據(jù)各自的理解,展開想象,賦予他們使人的身份塑造出了這些個性鮮明性格突出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