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永遠是社會的最底層,但在歷史上,名聲赫赫的商人可謂是數不勝數。像秦朝時期的呂不韋,春秋時期的范蠡等等,都是經商方面的天才。
而今天要講的喬氏家族,從清朝時期就已經存在,并且繁榮興旺了兩百多年的時間,可以算得上是當時最有名的商業家族了。
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喬氏家族這么富有,為何日軍入侵中國的時候,卻不敢去搶呢?其實,這都是因為門口上掛的東西,救了喬家一命!
雍正年間,天災人禍,田地絕收,官府又無力救濟,導致百姓無家可歸,死傷無數。喬貴發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了田地自然無法繼續生活下去,于是他就逃到了大草原上。
在這里,喬貴發嘗試了第一次經商,那時候鎮上有一家典當行正在招聘伙計,喬貴發心想閑著也是閑著,就在這里找了一份工作,結果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半輩子。
不過這些年里積攢了不少工資,再加上見過各路賓客,耳濡目染,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于是喬貴發便決定拿著這些錢財,自己出來闖蕩一番。
他在中原與大草原的交界處,建立了一個專門收購馬草的場所,并將這些馬草運到山西地區去賣。沒過多久,喬貴發就賺得盆滿缽滿,在山西站穩了腳跟。
那時候,正值乾隆在位期間,國泰民安,民風富裕,百姓們手中都有吃不完的余糧,甚至還會拿出去賣,所以那時候的糧價,才會下跌不少。
做了這么久的生意,喬貴發慧眼如炬,如今糧價低廉,正是大量收購的好時機。
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一旦食物短缺,哪怕價格再高,也會有人購買。果然沒過多久,糧價就瘋狂上漲,短短一年不到,喬貴發的身家,就暴漲了好幾倍。
后來喬貴發做了很多生意,賺了很多錢,這才有了喬家的基業。喬貴發為喬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則讓喬家登上了巔峰,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一般情況下,商人在做完生意之后,就不會再讓自己的后代做生意了,因為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還會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
不過清朝中后期還好,對于科舉的約束并沒有那么嚴格,喬致庸最初的目標,也是考取功名。
但喬致庸自幼雙親去世,由兄長撫養長大,兄長去世后,便將喬家的重擔交到他的手中。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文學,轉而經商,承擔起帶領喬家走向輝煌的責任。
光緒年間,全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百姓們流離失所。喬致庸為人善良,拿出了大量的銀子,用于救濟百姓。
喬家在八國聯軍的時候,也是站在了皇室的一邊,這也是他們后來名聲大噪的原因。
喬致庸執掌喬家數十年,將喬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喬氏家族的生意涉獵很廣,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分店。
也正是因為喬致庸的善良,喬家最后才能化險為夷。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后,人民對洋人的憎恨與日俱增,許多地方都發生了排擠洋人的騷亂。
而此時,外國勢力也以此為理由,對大清發動了戰爭。在這些人當中,最先受到打擊的,就是那些在中國傳播宗教的洋人。
那時候,喬家來了一群逃難的修女,這些修女對喬致庸的事跡早有耳聞,因此特地來求救。
喬家人認為修女們并沒有做過傷天害理之事,不應該被牽扯進去,于是收留了她們。
后來情況好轉的時候,還出錢將修女們送回了意大利,這件事情被當地的政府知道后,就贈與了喬家一面意大利國旗,以表感激。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全國各地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那些本地的富豪們,更是被他們洗劫一空。
沒過多久,日本人就來到了喬家附近,喬家人驚慌失措之下,突然想到了這面國旗,便將國旗拿出來,掛在了自家門口。
二戰時期的日本和意大利是盟友,所以日軍的指揮官,也認識意大利的國旗。當他看到喬家門口有意大利國旗時,就以為他們有意大利庇護,所以便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把目標轉移到別的地方。
但是附近那些有錢的商人,就沒有那么好運了,基本上都被燒殺搶掠空了。
唯獨喬家大院,才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