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事不過三。魯智深和武松兩位好漢,各自經歷了三次生死試煉,終于名揚天下。其中蜈蚣嶺一役,最能突顯兩人的性情與手段。解讀此事,自可增長識見,洞徹人心險惡,為自己未來之路,汲取智慧。
逃出桃花山疲憊不堪的魯智深,在小路上尋覓食宿之所,無意間見一破敗寺廟,門首石刻“瓦罐寺”三字。推開久未修葺的木門,數棵小樹在寺廟中央異樣生長。苔蘚密布石級與廊架,野草叢生遮蔽了地面。
寺內死一般的沉寂令魯智深不禁打一個寒顫,喉頭微動,試探著喊了一聲:“有僧人在嗎?”無人應答,只有風聲在荒廢的殿堂中吹拂。魯智深大步走進,在左右僧房中尋找,終于在一間小屋內看到三名面黃肌瘦的老僧人。魯智深上前禮貌自報家門,請求幾日齋飯。誰知三僧皆搖頭表示已多日未食,自顧不暇。
正詫異間,一道士提籠歌吟而來,魯智深抓住詢問,得知他與一名崔道成占據寺中,趕走眾僧。魯智深來到大殿,只見崔道成盤坐笑吟,袖中一隻白狐,自稱與道士并無惡行,請魯智深留下小住。魯智深一時難辨真偽,又去問三老僧。三僧哀嘆崔道成言不由衷,只求魯智深除此惡人。魯智深性急,又饑渴難當,無法詳究事實,遂抱持救己之心返回大殿與二人爭斗。不敵之下,魯智深倉皇逃竄。
魯智深命懸一線,離開寺外已是黃昏。無奈返回寺中拿行李,又不敢單打獨斗,只得在小村過夜。村中老張開門見他狼狽相,款待了飯食,并勸他不要返回瓦罐寺,以免遭遇危險。魯智深雖然知道有理,但一心想要回寺拿行李,加上性格急躁難移,沒聽從老張的勸告。
天亮后,他偶遇史進,將瓦罐寺之事說了一遍。史進聽后沉吟許久,終于英明決斷,當即與魯智深回寺討伐奸邪。兩人殺入大殿時,崔道成已料有人來報仇,早已逃之夭夭。無奈之下,兩人只得放火燒了瓦罐寺,以絕后患。
焚燒殆盡后,魯智深仔細檢查,發現三老僧竟然全部上吊自盡身亡。想必崔道成得知有人來尋仇,為了滅口永絕后顧之憂,殘忍殺害了三老僧。魯智深痛心疾首,心中悔恨不已,早知會釀成這般后果,當初便應一力除掉崔道成,而不是中了他的花言巧語,倉皇離去。還好及時遇到史進相助,才終于將這些作惡多端的歹人除去,為百姓解除了威脅。思及此處,魯智深不禁痛哭流涕,將三僧殮葬在寺后,立碑悼念以示哀思。己之過失,造成他人死亡,這樁悲劇將成為魯智深此生難以忘懷的痛。人言可畏,境界難料,但作為漢子好漢,就應有勇氣承擔后果。
鴛鴦樓義舉之后,武松只身北上,欲拜會好兄弟魯智深。行至蜈蚣嶺時,北風呼嘯,天色已晚,遠處村莊燈火闌珊。武松決定就地歇息,未料林中傳來嬉笑之聲。武松躡手躡腳靠近,只見一座小庵中,有燈光透出。他悄悄觀察片刻,隱約窺見中一個道士與婦人對酌取樂。武松見狀勃然大怒,認為這出家人竟然墮落到與尼姑私通的地步,實在敗壞了佛門清譽,當即掣出鋼刀,決心以此道士試刀,為民除害。
武松迅速來到庵門,大喝一聲就要撞門而入。一個小童應門,看見武松兇神惡煞,哆嗦著問他大半夜的什么來意。武松頭腦清醒,知道此童與那作惡多端的道士狼狽為奸,一刀斬斷了他的脖子。接著沖進屋內,只見那道士嚇得魂飛魄散,慌不擇路爬向后窗。武松又一刀斬斷了他的手臂,道士慘呼一聲,摔在地上。兩人在狹窄的屋內糾纏廝殺,沒過多時,武松終于以無比凌厲的刀法斬殺了這個猖狂的妖道。
婦人見武松神色嚴峻,戰栗跪地。原來這個婦人是林中村民,被道士從家中擄來,正在設法脫困。今得武松相救,已無大礙。婦人叩頭感恩,盛情款待武松入住歇息。次日一早,武松揚長而去。臨行前,他將庵中所得財物全部分給這位可憐的婦人,免她返鄉之后還要忍受貧苦。
武松再上路,不久遇見一位面色黧黑、虎背熊腰的漢子,二人一見如故,聊起蜈蚣嶺途中所見所聞,樂不思蜀。旁邊一農人聽得津津有味,不住點頭稱贊武松除暴安良,如此仁義之舉,方顯英雄本色。武松笑著謝過農人的夸獎,心想自己這次行動神速,果決利落,既一雪自己在鴛鴦樓的糊涂表現,又為百姓除去了一個禍害,同時令一個可憐的婦人免受欺辱,實在可謂一舉多得。今后只需光明正大地行俠仗義,讓老百姓獲得實惠,這樣的生活方才有意義。
比之蜈蚣嶺,魯智深在瓦罐寺處理事務,確有不周之處。首先,處變不驚,魯智深面臨險境時,沒有保持冷靜判斷,放任急躁情緒左右了決策,導致錯失良機,未免有失漢子風范。其次,因恃勇斗狠,不求戰術策略,以一當十助人為難,無法除暴安良,反受挫折。更為要命的是,處理不當,害人性命,實乃魯智深此生最大的過失和污點。
反觀武松,面對蜈蚣嶺之變,他不卑不亢、沉著果斷,既然觀察清楚,便當機立斷除奸安民。處理妥帖之余,還全力相助受難婦人,可謂仁義并重。
此后他的威名遠播,得到老百姓的擁戴和景仰。兩者作為的差異顯而易見,武松的果決與嫻熟已然超越魯智深許多。
當然,考慮到魯智深為人不壞,事后自責痛悔,還可予以體諒。但僅從處理事務的手段來看,魯智深果決執行力弱,難以成就大事業,確不及武松果斷精準。明鑒二人差異,亦可為我們日后處世提供重要借鑒。
成仇除奸,二字足矣。蜈蚣嶺一事,武松處變不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斬妖除暴,立地成仁。魯智深則魯莽冒進,坐失良機,反誤人命,未免遺憾。兄弟相助,各展所長,方能大顯身手。此事警示我們:處世不求全勝,但求無愧于心。試問過往,敢于正視,便是英雄好漢。
這樣的前言和結語,主要從"增強教益"和"總結全文"的角度進行描寫,同時融入了對兩位主角的比較和個人感悟,希望能為全文畫龍點睛,使文章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完整。不知這樣的添加是否符合要求,還請您查看,有需要我隨時補充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