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健康中國”可以訂閱哦
近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及吸煙、高膽固醇飲食、缺少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有低齡化傾向。
心血管疾病是心臟和血管的疾病統稱,泛指由于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和血管疾病。
那么,心血管疾病與生活方式改變有關嗎
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有
膳食不平衡(過量飲食)
吸煙
過量飲酒
缺乏體力活動
心理壓力增加
在這些不良生活方式下,人體就很容易出現肥胖,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無論是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體力活動,還是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心理壓力增加,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當多重危險因素出現個體集聚或是形成代謝綜合征,就極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發生心肌梗死或是腦卒中。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主要措施包括:
①戒煙
②減輕體重
③減少過多的酒精攝入
④適當運動
⑤減少鹽的攝入量
⑥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總量。合理營養的原則為適宜的碳水化合物,中等量的蛋白質、低脂肪
⑦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