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稷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農(nóng)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由于古時(shí)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如“江山社稷”、“社稷之憂”、“社稷之危”等。
相傳發(fā)明社的是共工的兒子句龍,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發(fā)洪水的時(shí)候,句龍就讓人們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沒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規(guī)模是每丘住25戶,稱之為“社”,句龍死后,被奉為土神,也叫社神。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為五谷之長,是主管農(nóng)業(yè)的官,與社并祭,合稱“社稷”。
2、皇天
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是上天、天帝、天父(與“地母”相對)、皇天(與“后土”相對)、老天爺?shù)鹊恼椒Q謂。常用與“后土”并用,合稱天地。在上古神話傳說中,以昊天(皇天)上帝為最尊,其次則有五方帝。而上帝一詞乃是原于古老的華夏文明,史書中最早出現(xiàn)上帝一詞的記載的書籍是《尚書》和《詩經(jīng)》,是昊天上帝或皇天上帝、蒼天、青天、老天爺?shù)目偡Q。上帝在中文的本意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自古就在中文中出現(xiàn)。
3、后土
后土皇地祇,又稱厚土娘娘。源于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滋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臺,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人們稱大地是“人類的母親”。因此,后土被奉為社神。遠(yuǎn)古時(shí)代,與黃帝同列中央之神,漢建“后土祠”,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之說。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后相對,于是后土成了女神。而今稱為“大地母親”。
4、灶王爺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匯報(bào),除夕日返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等級最低的地仙。
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xì)w他管。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shí)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于罐中,年終時(shí)總計(jì)之后再向玉皇大帝報(bào)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bào)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初四就下天,七月二十四是他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