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其實是指中國古代的二十四部史書,它們由古代各朝所撰寫。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被稱為“正史”。
清乾隆初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準,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具體包括:
1、《史記》([西漢]司馬遷,現存130卷)
2、《漢書》([東漢]班固,現存100卷)
3、《后漢書》([劉宋]范曄,現存120卷)
4、《三國志》([西晉]陳壽,現存65卷)
5、《晉書》([唐]房玄齡等,現存130卷)
6、《宋書》([梁]沈約,現存100卷)
7、《南齊書》([梁]蕭子顯,現存59卷)
8、《梁書》([唐]姚思廉,現存56卷)
9、《陳書》([唐]姚思廉,現存36卷)
10、《魏書》([北齊]魏收,現存114卷)
11、《北齊書》([唐]李百藥,現存50卷)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現存50卷)
13、《隋書》([唐]魏徵等,現存85卷)
14、《南史》([唐]李延壽,現存80卷)
15、《北史》([唐]李延壽,現存100卷)
16、《舊唐書》([后晉]劉昫等,現存200卷)
17、《新唐書》([北宋]歐陽修等,現存225卷)
18、《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現存150卷)
19、《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現存74卷)
20、《宋史》([元]脫脫等,現存496卷)
21、《遼史》([元]脫脫等,現存116卷)
22、《金史》([元]脫脫等,現存135卷)
23、《元史》([明]宋濂等,現存210卷)
24、《明史》([清]張廷玉等,現存332卷)
乾隆晚年朝服像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它涵蓋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二十四史和朝代的對應關系
二十四史和中國朝代,并不全是一一對應關系。
其中第一部《史記》,涵蓋了三皇五帝和夏、商、西周、東周、秦朝、西漢的6個朝代。
與朝代有一一對應關系的史書共7部,分別是:《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隋書》、《元史》、《明史》。其中《漢書》、《后漢書》分別對應西漢、東漢。
而記敘南北朝這不到二百年的歷史的書多達9部,即:《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其中《北史》是匯合并刪減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記敘從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齊(包括東魏)、周(包括西魏)、隋四個封建政權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歷史。
元朝脫脫等人編著的《遼史》、《金史》、《宋史》對應的則是宋代這一時期的三個王國。
還有兩部書對應一個朝代的情況,分別是:《舊唐書》、《新唐書》對應唐代,《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對應五代十國。其中《新唐書》、《新五代史》的編者均為歐陽修等人。
殿本二十四史
此外,二十四史的編撰順序與朝代順序也不完全對應,比如《晉書》是唐朝時期編寫,晚于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書》、《宋書》等。不過唐朝之前已經存在幾部不同版本的晉書了。
如果加上《清史稿》,中國19個朝代的歷史就都齊了。
二十四史耗費了我國古代眾多優秀史學家畢生的心血,無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如果誰有生之年能覽遍這25部史書,一定能增加不少學問和智慧吧。(火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