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詩是一種按一定法則將字詞排列成文,回環往復都能誦讀的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交互讀。只要循著規律讀,都能讀成優美的詩篇。
回文詩,也寫作"回紋詩"、"回環詩"。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
回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回文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漢語的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蕩氣回腸,興意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晉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種文體中被采用。人們用這種手法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回文詩,回文詞回和回文曲。雖然不乏游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
回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復詠嘆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回環疊詠的藝術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詩當成一種文字游戲,實際上,這是對回文詩的誤解。
研究回文詩,使我們更加加深了解古代詩人的高超的文字技巧和我國漢語獨特的博大精深。展現了漢字不可思議的內涵和不同的組合方式,展現了我們民族的高超智慧,創作上各擅勝場,名領風騷,千姿百態,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
顧名思義,回文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它是我國文人墨客賣弄文才的一種文字游戲,并無十分重大的藝術價值,但也不失為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