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中國傳統人物畫,蘊藏著中國文化的精神主旨,垂范著傳統的繪畫觀念和技巧,其中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就是臨摹,線描的臨摹是學習傳統,體會前賢氣息的最直接的一步。幸運的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不朽的藝術佳作“女使箴圖卷”使我們可以看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畫風。中國畫傳神論的奠基人東晉畫家顧愷之的線描風采,可以體會所謂: 游絲描 、高古游絲描的古典造形和線描形式,可以體會顧氏的“ 以線存形 、 以形寫神 ” 的理論意義,和他的緊勁連綿,循環超乎的線描風范。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線描是中國傳統人物畫獨有的表現形式,不著顏色的線描勾勒,已使畫面具備了形象、意境和精神。傳統稱之為白描 (即線描)。白描也就是線描其基本造型理念是:在物象形體的視覺輪廓( 形體邊緣) 結構轉折和交結處,那些足以和體現形體與結構的線以及作者的感覺利用毛筆的功能在畫面充分地表現出來。即所謂(以線存形),以線存形是中國畫的基本形式特征。
線描的意義有二:一是塑造形體,體現空間、區別質感、構成畫面。即所謂“外師造化”二是以生動變化的線描(用筆)概括刻畫形象、開掘意境、錘煉品味,使畫面意境深邃、超逸物外、生動感人,即所謂(中得心源)。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線描是繪畫的開始,寫生和創作的第一步。線描是畫家藝術修養、才華和品格的凝聚和體現。往往作品線描的成功與否即以決定了作品的成敗,故稱作品的線描為“命線”。線描是繪畫的基本功,初學者要必須經過在線描上的理解和訓練的重要一步,創作中也無時不經過在線描的錘煉和發揮。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線描的用筆技巧多同于書法用筆,線描的審美品格也多直引于書法。所以人稱.:中國畫的技巧即書法(包括藝術觀念和審美標準),書法用筆技巧中的中鋒,正、側、逆、順,行筆的輕、重、疾徐, 以及寓情、寫意線描技巧,概莫能外。故唐人張彥遠說:“夫畫須求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線描的技巧來源于用筆,而中國獨有的毛筆的運用與發揮正是中國畫的形似特征的工具(技術)基礎。因為不同毛筆的不同性能,才引發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線描形式和藝術境界。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人物畫線描的“十八描”之說,實質是古人以他們的藝術實踐和認識,用他們的邏輯方式對用筆的豐富變化的歸納和概括。后學者應取其實質,靈活用之。就線描的形式而言,遠非十八種描法所能概準。科學的歸納起來,應以用筆方式為據,即“在中鋒用筆的原則下,展開中鋒的平行(左右與遠近)和起伏(上下)運動,加之筆鋒的使轉,這三種方法之間全方位的貫通與和諧,產生長短不同、線描各異的行筆軌跡----線描。中鋒平行運筆形式線形粗細均勻的”鐵線描“一類。諸如游絲描、高古游絲描、琴弦描均屬此類,只是線的粗細、轉彎的不同。中鋒上下運筆(起伏)形成有粗細變化的”蘭葉描“一類,諸如: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等當屬此類,只是線形長短的區別而已。第三類則是筆鋒的使轉(運轉變化)頓、挫、轉、折、正、倒、逆、順等變化而成的多樣線形。諸如:釘頭鼠尾描、戰筆水紋描、行云流水描、枯柴描等統歸此類。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精彩的線描是畫家熟諳筆性,使用起來得心應手,隨意使轉的結果。具有較好彈性(硬毫、兼毫)的修長而圓正的筆形適于勾線的毛筆,而它的筆端的上部三分之一的筆尖是最有效的部位,稱為“筆鋒”,隨著用筆的提按進停頓,筆鋒當隨之自然而均勻的鋪開(粗線)或收斂(細線),運行中筆毫不絞不織,保持平順,這樣的毛筆是線描的基本保證。精彩的線描,筆筆有活力,有激情,而非無意、無力、無動作的死筆。因此要意在筆先,心有成竹,故古人有云:筆為將,心為帥。用心體會書法中:“一劃之間變起伏于鋒鈔,一點之內殊鈕挫與毫端”就是這個道理。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經典的中國傳統人物畫,蘊藏著中國文化的精神主旨,垂范著傳統的繪畫觀念和技巧,其中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就是臨摹,線描的臨摹是學習傳統,體會前賢氣息的最直接的一步。幸運的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不朽的藝術佳作“女使箴圖卷”使我們可以看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畫風。中國畫傳神論的奠基人東晉畫家顧愷之的線描風采,可以體會所謂: 游絲描 、高古游絲描的古典造形和線描形式,可以體會顧氏的“ 以線存形 、 以形寫神 ” 的理論意義,和他的緊勁連綿,循環超乎的線描風范。唐代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當時的工筆重彩成為從唐以降,歷代標榜的經典和師宗,宋代對此即不勝仰止,以宋徽宗為首便視唐本為楷模,親恭命筆臨摹。從而使今天能見到唐人的藝術風采以及體認宋人的藝術功力和心態。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又如:“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簪花仕女圖”總體特征均屬于不同風格的鐵線描,而張、周之畫較之顧愷之的“女使箴”“列女傳”或者“洛神賦圖卷”雖都是中鋒,又具有形象寫實和起落明顯、變化豐富的用筆特點。“簪”畫畫面人物較大,因而線形較粗,行筆穩健、含蓄,但不失流暢勁麗,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物服飾的材料質感而采取的不同線形和組合使畫面線描變化和諧,節奏明快(不同的紗罩外衣和襯裙,以不同的線形及組合區分)。而播國夫人畫的線描,則是精微勁麗,筆鋒運行間準確而多提按和頓折,使畫面物象生動、寫實,尤其在馬的形體、動態、頸部的結構刻畫,以及鬃、尾特別靈動的排線上,既有歸納裝飾,又充分體現了不同質感。更體現了宮廷人馬的華麗和春風拂面的盎然情態。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搗練圖的畫面線描嚴謹明麗,仍是圓潤勁健的鐵線用筆與其準確的疏密、虛實、轉折,使物象生動寫實,其服飾、動作、道具完整生動地表現出了宮廷織物作坊加工白練的工藝過程,生動概括了千年前宮廷生活的細節,是一幅典型的古典現實主義的繪畫杰作。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傳為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白描作品)則是用筆果斷,起落鮮明,起伏跌宕,瀟灑飄逸的線風。是“吳帶當風”的線描真跡,當屬“蘭葉描”一派。
唐代的作品無不充溢著開拓創造的勃勃生機。“唐人尚意”,唐代使中國人物畫至臻完善,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一代高峰。經五代到末宋,立畫院、傳新人、皇帝親理使唐代的偉大創造更趨理性。使偉大的歷史豐碑得以理性的繼承延續和發展。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五代是唐風的發展和成熟,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正是繼唐風之后最具寫實風范的線描豐碑。畫面線描精麗、慎密、高難度、高品位,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高度。而其后宋代的“八十七神仙卷”是盡精微致廣大的白描杰作,無論在運筆的穩健靈動,形體的整體區別,結構的精妙刻劃,空間的虛實襯托以及線形與形象的運動飄逸,無不精到極致,是一件不可不學的經典線描范本。
宋以降,后世的元、明、清至近現代的優秀線描作品則是一脈相承,在承襲歷史經典中創造發展有所作為。他們在推進“疏密”二體的不同樣式和用筆的精勁與簡約的不同方法。使“工筆”與“寫意”的畫風各自關聯、各自獨立,又以其個性的充分表現而標新立異,歷史成為啟迪中國畫繼承和發展的基礎動力。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作品
何軍委,1968年出生。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為工作室畫家首屆訪問學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苗再新工作室助教,中國水墨畫院畫家,中國煤礦文聯工筆畫院副院長,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碩士,海淀區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何軍委近照
北京墨軒臻品藝術 | 出品
嚴禁圖片運營商業
版權歸作者所有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