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用戶體驗行業(yè)大會參會總結
3.1 首先,成功體驗設計是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完全取決于整個團隊如何協(xié)作的問題。... 4
3.2 第二點,一個好的文化底蘊的團隊是大家都要集中在一個愿景上。... 4
8.4 行業(yè)“大蛋糕”,才是我們每個人“小蛋糕”的前提。... 11
1 關于原形 1.1 設計原形與文化
設計原形跟文化非常有關系,很多日本的產品都是為日本人而設計。比如日本手機,在日本大多數(shù)人是搭地鐵上班,他們有很多時間用手機上網看咨詢,沒有人聊天,所以在車上非常安靜。但是在美國大家都是開車上班,他們不會有時間用手機上網,但是他們有非常多的時間去聊天。所以在設計當中要把文化的因素考慮進來。在美國,必須要做一些咨詢簡易使用的東西,因為美國人沒有耐性,他們要什么就要趕快提供給他們。在設計服務的時候,必須要記得所有的接觸點,比如一個智能型的手機有非常多的不同設計的機會,可以選擇音樂,可以用手機打電話……需要從不同的設計機會里明確自己所需要的接觸點。
如果做一個復雜的設計,必須以系統(tǒng)做思考,蘋果的IPOD不只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系統(tǒng),亞洲的設計還應該考慮輸入一種什么樣的設備。比如說IPHONE都是非常好的例子,用手觸動一下屏幕,就可以隨便看到圖象,這是非常好的設想。從根本上改變了對內嵌式的概念,不像之前有一個鍵盤進行觸碰,而是一個觸屏的轉接。
1.2 人的因素和原形設計師在設計時候應該考慮人性化的因素,要思考你的想法最后到底能不能幫助人解決問題。我覺得很多設計師一開始可能會忽略其他人的感覺,所以要不停的問自己,你設計出來的產品服務的人群跟你有多大的不同,比如說背景、文化、工作,如果不了解一定要實地訪問。
多年來的實踐,我們有一些理解,當時研發(fā)了大約51種方法嘗試去理解人的思維模式,總結下來有四點。學習、看、問、嘗試,每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這四方面又是相互了解的舉個例子,在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正確的說法是協(xié)同性,要把所有連接點放在一起,在設計開始從完整的角度考慮設計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對于一個成熟的、具有多年設計經驗的設計團隊,他們會細致的研究到底設計群體針對的用戶群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象他們的需求去設計。
在設計中用的方法和市場營銷用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有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設計什么東西,因為設計的整體理念還沒有。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可能通過跟人進行交流,來獲得他們行為偏好性的信息,拿到類似的信息以后,就有了原本的設計資源,接下來會思考適合這種模式下,會設計出怎樣的產品去迎合商務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有什么樣的需要這個產品,然后對這個產品進行重構、思考,經過幾個月有了產品的原形,再進行市場調研。
2 網站產品用戶體驗的三項注意 2.1 測試對于任何一個網頁或線上產品,上線前必須要去做一些使用者測試,發(fā)現(xiàn)使用上有什么問題,整個過程都必須要去經營管理。另外必須要親自跟這些用戶交談,跟他們見面,跟他們分享使用上的問題,跟你的團隊去分享,去了解你到底為誰在設計。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你必須要做非常多的動作,來去創(chuàng)造交互的體驗。你也必須做一些訊息設計,也就是說把一些復雜的信息呈現(xiàn)在電腦螢幕上,你必須要有非常良好的視覺設計,并不只是做出一些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的設計,而是這個體驗能夠切實把最重要的咨詢及時的傳達到閱讀者的眼前。
2.2 編輯配合最后,你還需要編輯的配合,讓他們知道什么東西在設計之內,什么在設計之外的。決定到底設計中留什么元素和不留什么原因,什么東西更重要,什么東西不重要。有的時候我是不是加一個刪除功能,或者不加。怎么樣用用戶的好奇心,深入的訪問。所有的團隊你要想營造一個用戶體驗,就需要考慮到所有的因素。
2.3 后臺技術問題不是到這就結束了,這里包括一些后臺技術,你線下要真正的走入人們的生活,了解他們到有什么樣的需求和欲望,他們到底希望從這個網站上看到什么樣的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你還要了解你整個商業(yè)運作的模式,你到底靠什么掙錢,你在設計的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出這些連結點。你還需要了解到我們有大量的信息匯集進來,因為現(xiàn)在信息交流的模式非常方便,我們有了這么多的信息進入了我們的系統(tǒng),我們必須要把這些信息解析出來,更好地傳遞給客戶。還要知道怎么樣傳遞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為什么用戶用我的網站和產品就擁有這樣的信息。
2.4 傳播我們還要進行相應技術的傳播,消除所有的東西,更好地接近我們的用戶。還要教育他們?yōu)槭裁匆阉麄兊木徒疱X投入到我們的產品中,他們會收到一些長期的收益。因為技術的核心到現(xiàn)在的焦點和趨勢就是它已經不局限于我們要和技術進行互動,而是我們要和人,和接觸技術的不管工作人員也好、團隊也好,還是外部的客戶也好大家要互相互動,形成更好的理念。所有開發(fā)商使用的想法現(xiàn)在才能營造出偉大體驗的最終產品。所有這些因素加到一起才是一個團隊成功的經驗。多年前我們做的項目,我們學到的一點就是我們的團隊規(guī)模越來越小了,可能整個團隊里邊的人不是那么多,但是我們做的項目規(guī)模卻變得越來越大了。
我們怎么樣才能整合大小反向的互動趨勢呢?我們這里邊要說的就是好的體驗設計是多領域、多學科的。我們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有的人善于設計,有的人善于專業(yè)知識,有的人善于做結構分析,他做很好的框架然后進行細致的結構分析。但是在整個團隊做項目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人員可以少,但是要保證覆蓋到所有的領域,因為團隊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專業(yè)技能,才能把產品和服務很好的融合起來。
如果你想讓你的團隊進入到更高層次的話,營造出更偉大的用戶體驗,你必須確保每個隊員非常博學多識,要懂得很多的知道,要知道自己的強勢在哪,弱勢在哪,更好的駕馭自己的能力。
3 關于UED團隊 3.1 首先,成功體驗設計是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完全取決于整個團隊如何協(xié)作的問題。這里邊我要說的是文化底蘊絕對是特別重要的元素。首先,團隊內部之間一定要特別善于互相溝通,緊密地合作在一起。因為一個項目里邊不管從圖形還是信息,大家的交互一定要非常的流暢。大家要花這么多的時間坐在一起分享信息,分享想法,把所有的東西寫在板子上,互相看對方的一些見解。有效率的溝通就是一個重要的元素。
3.2 第二點,一個好的文化底蘊的團隊是大家都要集中在一個愿景上。如果你問NETFLIX任何一個員工,你說NETFLIX五年之后發(fā)展成什么樣的,任何一個NETFLIX的員工都會告訴你同樣的答案。可能有的員工會說我們公司未來一定有非常美好的前景。每一天的進步都告訴我我是距離那個目標更近還是更遠。
3.3 第三點,我們要有非常正確的人。如果你用不正確的人來賦予他和讓他做一些相應技術的話,他不習慣的話,可能會帶來一些災難性的后果。因為團隊需要整體的協(xié)調,不是以某個人的能力為基準,就是要把大家的能力綜合,這樣才會整合整個團隊的能力,才會看到能力巨大的提升。所以我們需要集中在選擇正確的人,用正確的技術去武裝他們。
3.4 第四點,要有很棒的反饋系統(tǒng)。大家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個大會也有一些非常棒的交流會議,其中我知道的一個就是完全運用了回饋和反饋的機制,里邊強調你到底要學什么知識,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大家互相進行反饋,進行意見的分享與參與。我知道我們這次大會有很多階段都是以這樣的模式來開展的。最后大家要有非常快速的重復機制,這樣能夠把信息很快的交流一次,再進行歸位,這樣不會讓信息的流失。
3.5 第五點,文化問題。文化底蘊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因素,過去六周里你的團隊有沒有深刻的反省你們主要的設計失誤。大家做公司的時候,如果你犯錯了,失敗了,可能找一個解決方式就好了,沒有那么難過的時刻,但是還沒有總結出真正導致他失敗不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是在我們的設計團隊過程中,文化底蘊角度來講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在過去六周中找出一些地方,從中吸取教訓。其中有一些公司過去發(fā)生了一些問題,他們把這些問題挑出來,他們開始開晚會慶祝這些問題。可能公司的總監(jiān)會站起來非常興奮的跟大家開玩笑,然后談這個問題。談這個問題中大家所有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可能通過這樣非常輕松的環(huán)境,每個人更加深刻地記住了他們這次失敗中應該學到的一些經驗教訓。這被證明是一個很好傳播文化的途徑。
這里邊談到成功的用戶設計,有如下的特征。因為他把用戶和你的企業(yè)完美的整合在一起,是逐漸學習的過程,成功的設計是看不到的,是無形的,是多學科的,是跨越很多領域的。你團隊的人具備多方面的技能,每個人都是博學多識。我們怎么樣使得一個設計團隊具有建設性的進行思考,吸取經驗教訓,從風險中拿到教訓,然后更好的促進公司的發(fā)展。大家必須要認識到這樣的風險,這是文化的體驗。
4 三個角度思考用戶體驗其實我今天講的主題是“為中國創(chuàng)造而設計”。前兩天我在做PPT的時候,我能不能講這個主題,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對中國創(chuàng)造和中國創(chuàng)新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想想還是要講。為什么?因為我覺得在國內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創(chuàng)新或者中國設計,其中更少有人會愿意到一個平臺上勇敢的跟大家分享他在想什么。我相信只有交流才可以碰出火花。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說出我的理解,我希望能夠在這個大會上或者以后通過各種方式跟在座的各位形成共鳴或者交流,在明年或者后年,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大家更多的經驗。
在中國大家都已經被中國創(chuàng)新、中國創(chuàng)造,要從中國制造轉型中國創(chuàng)造,這種口號大家可能非常熟悉。不僅僅我們的企業(yè),我們的國家也推出了很多一系列的政策,優(yōu)惠政策、稅務政策、鼓勵政府等等幫助我們行業(yè)的企業(yè)推動創(chuàng)新,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
這里邊有幾個數(shù)字,08年為止我們國家有54個高新產業(yè)區(qū),534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50個大學科技園,1270生產力促進中心。我去過很多國家,我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硬件,但是軟件不知道。這個問題留給大家仔細想。
在這樣國家性的口號上面我們的設計人員肯定也在不斷設計了很多產品。但是在這些產品里邊我們會去想一個問題,你到底創(chuàng)造了一個形式還是一個體驗。因為我們知道產品僅僅是傳遞用戶體驗或者傳遞體驗的介質。如果你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的話,可以從三個角度思考,這是我自己思考的角度:
4.1 深度就是你設計的深度是怎么樣的。我曾經參加過中國大學和韓國大學的交流會,我就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設計師他們做的很多產品遠看非常漂亮,非常美麗,非常好,非常想擁有它。但是靠近的時候,假設從口袋里掏出你的錢買這個產品,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產品無法讓你接受。其它一些領先國家他們可能已經早已跳出了這個圈子。
4.2 第二、廣度很多公司響應號召或者策略,可能會推出來一個或者若干個產品。但是你的產品是不是只有單個的,還是說你的每個產品都存在表面等等問題。
4.3 第三、持續(xù)度如果各位參加了我們2009年專家論壇,其中有一個是關于如何將UCD的體系嵌入到產品開發(fā)的過程。你的公司今天如果靠某個設計師或者某個領導能創(chuàng)造一個產品,但是你的公司能不能持續(xù)不斷地為用戶創(chuàng)造產品。我想靠幾個天才設計師是做不到的,可能需要一套體制和機制。這就是用戶體驗的機制或者UCD的機制。
5 用戶體驗領域四個普遍的問題在過去幾年里邊我走遍了很多公司,大概上百家公司,其中有很多跟他們有很深入的交流。我發(fā)現(xiàn)行業(yè)里邊存在著四個比較共性的問題。
5.1 第一個問題是藝術大家都在談用戶體驗,甚至到中國移動的服務廳都有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是誰都能說,誰都能聽得懂的時尚名詞。但是你對用戶體驗有沒有系統(tǒng)性的認識,你知不知道它表現(xiàn)什么東西,你是只知道名詞還是只知道整個系統(tǒng)和邏輯。
5.2 第二個執(zhí)行的問題問題在于你做這些工作的人到底對專業(yè)的技能掌握了多少,還是只是說看到這個名詞,大概的流程做一下。另外結果,你有沒有做出一個很好的結果,你做可能和別的專業(yè)人士做不一樣。這取決于你專業(yè)的技能和經驗。
5.3 第三,體系化的運作每次我去公司做培訓和演講的時候,我總是先問他們你們有沒有體系,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公司都有非常漂亮和非常完善的流程。但是我想說這個流程絕大多數(shù)公司都是一張圖片,只是在團隊內部,很少有其它的部門來真正按照你這個流程,按照你這個圖執(zhí)行。
5.4 最后,話語權的問題你在公司里邊除了具體的設計有話語權,你對產品策略有話語權嗎,你對產品的規(guī)劃有話語權嗎?我想少數(shù)的公司有話語權,但是絕大多數(shù)很少有話語權。不要說策略,可能在產品規(guī)劃上面參與度都很低。話語權為什么低?是因為我們這個行業(yè)還沒有形成氣侯,是因為我們這個行業(yè)的人還沒有走出來把行業(yè)的“大蛋糕”做出來。
6 UCD體系構成的三個部分我們要考慮你個人對用戶體驗或者UCD有沒有一個正確、深刻的理解。我想這是我們從事三四年或者四五年,我到現(xiàn)在為止我才慢慢的形成自己腦子里的體系。這個體系我不知道對不對,今天我準備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接下來幾年當中會不斷地完成它。在我的腦子里我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架構。這是我的認識。
我大概花了幾個比較簡單的圖。我們可以先看中間那個,從用戶的角度他的需求或者他的體驗,我覺得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6.1 第一個是理性的。比如說你在發(fā)一個短信的時候流程是什么樣的,效率有多高,或者你用ERP軟件的時候,流程又是怎么樣的。這更多是人的習慣和行為所決定很理性的東西。有很多東西可能并不是很多理性的東西,或者很多邏輯化的東西能解釋。
這個來說是從用戶角度用戶體驗的需求。對于我們這個行業(yè)人員來說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方法,什么樣的體系,說什么樣的東西完成交付給用戶,滿足三個方面要求產品的。我覺得用戶界面的工程,應該是非常系統(tǒng)、理性的一個體系,不是幾個很出色的人在工作,應該有一個團隊按照某種流程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組合成一個團隊的成果。
6.2 第二,體驗設計。在我這里,我說的體驗設計指剛才我說的滿足用戶需求的體驗設計。再往上就是商業(yè),這個我想在座的各位極少數(shù)你們都有接觸過。你要把用戶體驗分成三個層面看。前面我講到了為什么我們的話語權低?從上到下有幾個原因,第一個你們在座的各位有幾個人懂商業(yè),有幾個人能夠跟CEO對上話,即便有這個機會能對上話嗎?這是我們行業(yè)以后大發(fā)展需要非常必要的前提條件。而這樣的工作可能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當中有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自己把自己放在這里邊,到底做什么。
我說的用戶界面工程解決的應該是“有用、可用和好用”的問題,體驗就是愛用的問題,商業(yè)、策略應該解決所有品牌的問題。
6.3 第三、用戶體驗工程。用戶體驗工程有一張圖,在06年的時候就參加一個會議,這樣一張圖國際上的人都知道,講述UI架構體系的圖。我剛才說UI和用戶界面工程,做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東西或者很感性的東西,應該是非常系統(tǒng)的架構,里邊有功能的需求、內容的需求、交互設計、信息架構等等,如果我們的UI是這樣的體系,你認為沒有一個工程性系統(tǒng)你能做好由這么多部分組成的UI嗎。我認為不能。
正因為很多人知道有這樣的體系存在,或者很多公司都在做一些用戶界面設計和用戶體驗的流程。這個稱為小流程,為什么?因為這個流程只是在你公司用戶體驗和團隊內部實行的,內部人都很尊重這套東西,但是可能你的外部,市場的人、產品的人、研發(fā)的人是不是也把你這套東西嵌入到系統(tǒng)里邊去,這是小流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企業(yè)也把比較通用的流程根據(jù)自己工作的文化和實際的需求進行本地化,各種各樣的流程都會出現(xiàn)。我這里只是截取了業(yè)界少數(shù)幾個流程。我想從我了解十多個國內比較知名的流程里邊,其實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同樣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或者研究,你執(zhí)行的結果和效果是怎么樣的,這個我想是一個問題。第二,你的專業(yè)度,你到底做的人是不是專業(yè)的研究員,專業(yè)的設計師,這是專業(yè)性的問題,而這個專業(yè)性就是剛才我說的你對這個方法或者體系有沒有正確、深刻的理解。
7 關于UI角色的三點關鍵因素 7.1 體驗設計所謂用戶體驗或者UI用戶界面工程,UIE的大流程,應該是嵌入在整個企業(yè)產品開發(fā)流程里邊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回到我前面這張圖,如果你的用戶體驗的應用在貴公司的應用能夠不僅僅存在于用戶界面工程,能在往上到體驗設計,到產品的規(guī)劃,甚至到企業(yè)商業(yè)設計的話,這是國外企業(yè)有區(qū)別的地區(qū)。前兩天我跟匯豐銀行高級經理聊天的時候,他跟我分享一個信息,2009年開始匯豐銀行是非常巨大的變化,他們的UCD團隊已經從IT部出來,正式劃歸到跟市場相關的部門。從流程角度可能往商業(yè)又邁進了一步。為什么?因為你沒有到達你的老板,企業(yè)的老板所能感受到的范圍,你的工作還局限于某個很小的團隊,根本感覺不到。
關于體驗設計,大家有時候買書看的話,知道國內很多出版社,特別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翻譯了很多書,但是你去看的話,大多數(shù)都是講一些方法,講一些流程,講一些具體的經驗。我個人在尋找一本書,這個書能告訴我如果我們擺脫了我們所謂IT手機、網站、軟件,能夠拋開這些來談談體驗到底是什么,這本書我很少看見。在UPA(美國)大會上,我看到英文版的書就出版了,微軟非常資深架構師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當時我看到之后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后來我就跟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把版權引進來,我跟他們聯(lián)系,今年已經把這本書翻譯了。
我覺得對于我來說,我覺得他解決了我的問題,這本書對這方面的了解給我?guī)砹撕芏鄦l(fā)。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購買一下。
7.2 商業(yè)還有就是商業(yè),商業(yè)我舉個例子,大家熟知的Iphone,這個Iphone手機可能是非常時尚的產品。但是我覺得他手里拿的只是一個非常孤立的產品。當你的用戶體驗真正影響到策略的時候,不僅僅影響公司一個產品,而是一系列產品。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的產品不是獨立的,可能很多都是組合,有關聯(lián)性的,可能是一個組合拳。體驗在這個人的身上可能創(chuàng)造了很多產品,我不能說其中任何一個產品都像Iphone這樣成功的,但是如果你把Iphone其它東西都放在一起的時候,我想這是最成功組合拳的案例。我想這就是把用戶體驗運用到策略上去的智慧,這個人可能具備這個智慧,而且他知道怎么把智慧運用到公司層面。我想他腦子里邊可能跟我們不一樣的是他知道如何應用到公司策略和商業(yè)里邊去。
7.3 ROIROI(投資回報率),這個人花了十萬花錢做了測試,你到底給我?guī)矶嗌倩貓螅裁磿r候有回報,這是最能夠打動你老板的問題。你是不是還在嘗試著用這樣的方法說服你的老板,老板我今天做了一個測試和研究,我發(fā)現(xiàn)我三天測試了16個用戶,真實的用戶,不是假的用戶,我解決了50個問題,我把我們的操作成功率提高到了75%,這是典型通過測試或者用戶體驗反映出來的數(shù)據(jù)。
這些數(shù)據(jù)是不是真正打動完全不懂用戶體驗老板心的話,這個問題是很大的問號。這幾個數(shù)據(jù)跟經濟并不是直接的關系。而中國的很多企業(yè)就是這樣,如果你要進一步告訴他這個東西跟經濟有關系。比如說我把組成的團隊,把研究的成果告訴他,他們做了這個研究,最后發(fā)現(xiàn)總的來說你在用戶體驗上,你付出10%的話,你的回報是135%。但這兩個人只是我們這個領域的專家,并不是商業(yè)的奇才,也不是軟件工程的奇才。你要說明你老板的話,光靠這兩點是不夠的。
所以有很多人想出了衡量ROI的例子,根據(jù)你產品的不一樣,他們設計的標準都不一樣。為什么有人做這些事情?為什么有人不斷地做這些事情?我相信有一大部分企業(yè)決策層會對這些東西敏感。甚至有些公司還非常驚人弄出了一些計算的公式,告訴你如果你現(xiàn)在的設計導致了我們的呼叫中心,每天接的電話從100個降到了50個,意味著一百萬還是兩百萬,還是一千萬。很多公司對這種事情會感興趣,我相信很多公司如果真正能做到這樣,也有一部分老板會對這個東西敏感。
這里我想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我在一個網站上看到設計投資回報的案例。講的是服裝零售企業(yè),做了服裝零售的網站,這個網站每個月平均用戶訪問量是50萬,50萬用戶訪問,轉換率是3.3%。就是說50萬用戶里邊每個月只有3.3%形成了交易,而這個交易的平均值是80多美元。現(xiàn)在這個公司希望在他們內部用戶體驗團隊能夠通過用戶體驗的工作把轉換率提高,因為提高轉換率就提高整個網站的知名度。
他們的用戶體驗從事關于地域研究、專家評估、可行性測試,其它各種各樣用戶體驗的動作,總共花了49萬美金。現(xiàn)在他可能把這個設計做出來之后放到網上去,經過了下面一個數(shù)字52天之后,轉換率就達到了5%。由于設計的改進,每個月到那個時候比以往增加了49萬美金的回報和利潤。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老板說投入用戶體驗的工作把本拿回來了,接下去就賺錢了。這個邏輯是你要說明你的管理層的邏輯,而不是告訴他你解決了很多問題。
我們可以逐步的嘗試,你可以更多用這樣,或者比這樣還要符合老板心理的方式,去說明這些老板。在座的各位有些是研究員,有些是經理,我們在這里的分工不一樣,如果你要把行業(yè)“大蛋糕”做好的話,必須要清楚你的定位是什么。只有每個方面都有我們的一些人做的時候,我們才可能把這個行業(yè)的“大蛋糕”做起來,這是我的理解。
8 關于用戶體驗可達成的五個共識通過上面這個東西,可以達成幾個共識:
8.1 用戶界面工程是基礎。如果你的用戶界面工程不行的話,很多事情就會很困難。
8.2 本地化的前提是了解國際化。很多人說我們中國的企業(yè)打敗了國外企業(yè),成為佼佼者,是不是我們自己做東西就完了。我不太認同這樣的觀點,我覺得很多東西都需要本地化,但是我認為你要本地化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是不是應該首先了解本地化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如果你連東西是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本地化。
8.3 技能和經驗是個體之間最大的差別。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理解各種各樣,根據(jù)公司的文化,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技能和經驗。可能很多人從事同樣的工作,但是技能不一樣,做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8.4 行業(yè)“大蛋糕”,才是我們每個人“小蛋糕”的前提。今年我們擔心我們大會是不是來了很少人,為什么我會擔心?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連國內唯一用戶體驗大會都要做到這個程度的話,這個行業(yè)我覺得也是沒希望的。我覺得只有我們各位團隊在一起,把行業(yè)大蛋糕做好之后,各位在公公司才有可能非常游刃有余,舒展自己的才華。
8.5 用戶體驗不僅僅是產品設計。為什么這么說?剛才我們說了用戶體驗要拓展,不能把用戶體驗,讓大家理解用戶體驗就是對你有利的東西。我們怎么樣把用戶體驗,讓大家理解不僅僅是用戶,這是關系到企業(yè)的策略,產品的情感設計、體驗設計,關系到用戶界面工程、軟件工程,甚至關系到售后服務整個產品體系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能這樣的話,我想我們用戶體驗大行業(yè)的前提又具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