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思想品德期中復習資料
第一課
1、我國國家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現階段人民的組成:包括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 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3、公民權利: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
4、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
5、人民:是區別于敵人的政治概念,是國家的主人。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義務的人。公民包括人民,還包括那些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6、權利的保障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系。
7、立法保障: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保護。
8、司法保障:通過法律制裁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
9、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
10、公民在各個領域享有廣泛的權利。
11、憲法是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書和保證書,普通法律則依據憲法進一步規定公民的具體權利。
12、公民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 ②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 ③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④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集體的社會的利益。
第二課
1、法定義務: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2、公民為什么必須履行義務?
①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兒不履行義務。 ②(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③自覺履行這些義務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愛國的重要體現。
3、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4、履行義務的意義:既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6、 我國的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7、怎樣履行義務?
①法律所提倡的,我們積極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8、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
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第三課
1、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人身自由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自由完全由自己支配;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
3、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為:
非法搜身、非法禁閉、非法拘禁等。
4、生命健康權:是基礎、根本、首要的人身權利。
5、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給予了特殊的保護。
原因: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經驗不足,生命健康較容易受到侵害。
6、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表現:
平時、患病時、受侵害時。
7、自殺、輕生的評價:
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人具有社會性,生命一旦誕生就具有社會責任。自殺必然會給親親屬朋友帶來無盡的哀傷,較大的財產損失,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若公民損害自己的身體,必然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因此,輕聲或自殘等行為都與社會道義相悖,與法不和。
概括:①放棄了權利 ②缺乏對自己的關愛 ③缺乏責任感
8、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
9、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既損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損害了自己,要依法受到相應的制裁。
第四課
1、人格尊嚴權: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 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3、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4、良好名譽的作用:不僅可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獲得經濟利益。
5、良好名譽首先取決于個人的良好表現。
6、名譽權: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
7、侵犯名譽權的行為:侮辱、誹謗
8、侵權者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9、肖像是以容貌為中心的人體形象的再現。肖像與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離。
10、肖像權: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
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獲取報酬方面需由監護人代理或同意。
11、侵犯肖像權的行為:①擅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廣告、雜志封面、掛歷等(警方的通緝令和記者拍攝不侵犯肖像權。)②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肖像進行人身攻擊。
12、依法維護肖像權:
①協商 ②消協 ③工商管理部門 ④起訴
13、姓名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標志。
14、姓名權: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15、侵犯姓名權的表現:
①干涉(決定、使用、改變) ②盜用 ③冒用
第五課
1、隱私:不愿為人所知,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純個人私事。
2、個人隱私具體包括:
私人信息、個人私事、私人領域等。
3、隱私對個人的意義: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從而獲得內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寧,體會到做人的尊嚴。
4、隱私需要保護的原因:信息技術和傳播媒介越發達,個人隱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5、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6、法律保護公民隱私權的意義:
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7、隱私權的內容:①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生活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人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②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收集、傳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③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開。
8、如何尊重他人隱私?
①要樹立隱私意識 ②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
為什么要尊重他人隱私? 這不但能保護自己的隱私,也是對他人隱私的保護和尊重。
9、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10、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1、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怎么辦?
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
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12、如何保護自己隱私?
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 ②認真選擇傾訴對象 ③在上網時要掌握
網上安全運行的知識,以避免個人隱私在網絡中被瀏覽和擴散。
13、保護隱私不等于自我封閉、與世隔絕。
14、出現煩惱應怎么辦? 應學會與值得信任的人溝通和交流,以獲得成長所需的理解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