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繼續孩子性格的討論。我們很幸運,特別邀請到網友路人甲乙丙丁做我們的顧問,與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家長們關心的話題,非常感謝!我們也誠意邀請網上的所有讀者朋友們一起參加這個討論,謝謝大家閱讀,請提供你們的寶貴意見。
九月的思考孩子犯錯誤做錯事失敗了,父母的心態應該是怎樣的?
九月的摸索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失敗,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態。孩子小小的心很敏感,他們可以從父母那兒讀出自己的對與錯是與否。我們以為,父母的責任不是去教育孩子不要犯錯誤做錯事,或不許失敗。而是要讓他們知道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承擔失敗的責任,可怕的是不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能走得更好更穩更快。。。人生的路很長,輸了不要緊,但因為輸了就放棄了,那就是徹底的失敗。。。我們可以輸掉一場戰斗,但我們必須贏那場戰爭。(We can lose a battle, but we must win the war)。。。
兒子學走步時,因為嬰兒肥,常常頭重腳輕地摔倒。做媽媽的我會很心痛,可是爸爸總是哈哈大笑還沒心沒肺地問“嘿,你這小子,有沒有把我的家具撞壞呀?”爸爸的態度讓兒子覺得摔倒其實還是很“酷”的,他還是很有力的。于是,他總是爬起來,摸摸腦袋,扭著屁股笑嘻嘻地很自信地搖搖晃晃地邁出下一步。。。生活其實也應該是這樣的。。。
本來寫到這里,九月的“思考和摸索”就該結束了。可是在這個“藍色”的星期一,感恩節剛剛結束的星期一,兒子給了爸爸媽媽一個Heartburn 。。。想寫下來和大家一起討論。。。
年底了,先生還有很多休假沒用完,于是準備感恩節后再多休息幾天。星期一的早上,如平時一樣,我早早起身,早早去健身房,早早地開始一天。。。不同的是,鍛煉完畢我沒有徑直去公司,而是繞道回家希望和先生兒子一起吃了早餐再去上班。回到家,兒子剛剛起床,一邊洗漱一邊沒事似地對我說“媽媽,既然今天爸爸不去公司,我能不能不要坐校車,讓爸爸送我上學吧”。我疑惑地問“為什么?爸爸要去健身,你自己走不是挺方便?”兒子猶豫了一下才說“我忘記了作業,不過呢,20分鐘我就可以搞定的。。。”
兒子,我們幾近“完美”的兒子,從來沒有“忘記作業”的兒子,在臨上學的前一刻告訴我,他本有5天時間的作業要現在來做?我氣惱道“不行,你自己忘記的作業,你得自己承擔責任,自己得想辦法解決,爸爸媽媽不能‘救’你。”先生也支持我的說法。吃早飯時,兒子狼吞虎咽,平時要吃上20分鐘的早餐,5分鐘就結束了。然后他不聲不響地進了書房,做他的功課。我去上班,知道先生刻意不會送兒子上學。晚飯時,我問兒子“作業有無做完?”他說“漏了一點,沒有全部做完,沒有得滿分,我得趕校車。”“你從中學到了什么?”爸爸問。“自己做錯的事,得自己承擔。我再也不會忘記做功課了”,兒子答。我對兒子說,人們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最終他們都得自己去為那決定和結果負責。媽媽在工作中的每一次每一個會議談判,從來沒有留到最后一刻去準備。因為我怎么知道在最后一刻我不會有別的工作要做?不會在早上上班途中因塞車而遲到?不會生病?計算機出故障了不工作了,等等等等的意外。。。而公司是不會聽我的解釋和理由的,我得自己最終對結果負責。如果是用一次小小作業的失誤,教會兒子做人的這個寶貴道理,我想這個失誤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麗雅的感悟我和先生在一個文化傳統迥異的國度里第一次帶孩子,很多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常常鼓勵孩子們參與做決定、做計劃,這樣,她們從小就目睹父母與她們一起努力,知道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即使失敗了,只要不斷修正,不斷改進,也是ok地。
在女兒們失意的時候,我們會耐心地幫助孩子重拾信心,讓她們認識到,那些出類拔萃的人士在取得成功之前,其失敗的次數可能比常人更多,只不過他們有更堅強的意志,沒有被失敗擊倒,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而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學到靈活變通、條條大道通羅馬的道理。我們還對孩子們說,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并不等于說成功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只有給自己正確定位,制定可行的目標,腳踏實地,才能最到限度地獲得成功和享受快樂。
記得女兒們五歲時,我教她們學一本叫《散漫的老虎》的圖畫書。伊麗莎白一次就學會念了,可依莎貝拉頭一遍沒有學懂,第二遍還是結結巴巴。這時,她有點著急了。我對她說,你從小就是一個很棒的中文詩人,學英文跟學中文是一回事,多學幾次就能學得懂。依莎貝拉想起了自己的這個特長,受到了鼓舞,又把小書念了第三遍。這一次,她雖然只讀懂百分之五十,但她勇氣大增,直到第五遍,終于把整本書念出來了。接下來,她晃著小腦袋,把那本小書像唱歌似的來回念,快樂無比。從那以后,她好像突然開了竅似的,對自己信心大增,英文學習突飛猛進。
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失敗時,泰然處之,也是我們經常注意的。姐妹倆和長期受過聲樂訓練的同學比,唱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為了爭取領唱,伊麗莎白參加了許多次試聽過,她并不氣餒,還心服口服地說:“誰誰確實唱得比我好”。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一次又一次地卷土重來,而她的唱歌水平也在不斷進步。一直到第十五次試聽,她終于脫穎而出成為一名領唱。直到今天,每當我想起她這股越挫越勇的勁頭,仍然會心生感動,眼睛模糊。
當孩子犯錯或表現不夠好時,我們家長不妨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對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
我們有沒有過多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上次和孩子一起仰望天空是什么時候的事?
孩子學習沒有效率--
我們有沒有沒有過分推孩子,使得孩子在各種課外才藝補習班之間來回穿梭,疲于奔命,沒有時間玩耍放松,因而不快樂、對學習產生厭倦?
孩子沉迷網上游戲--
我們有沒有引導孩子在網上做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比如網上下棋、打橋牌,學習編程,制造網站?孩子有多方面的愛好,就不會老惦記著電子游戲。
孩子重理輕文,除了老師規定的讀書單子和一套《哈利波特》,孩子不喜歡讀其它書--
我們沒有以身作則樹立愛讀書的榜樣?有沒有在家里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隨時能接觸到他/她感興趣的讀物?
孩子不善于與人溝通,缺乏行為主動性--
我們鼓勵孩子力爭上游的同時,有沒有幫助孩子創造社交環境?有沒有向孩子多灌輸關心社會的意識,激勵孩子做有益于社區人群的事情?
孩子在整天關在自己房間里,與父母的話越來越少--
除了監督孩子學業,滿足其物質娛樂的需要,我們平時有沒有對孩子予民主對話?有沒有主動融入社會,不斷學習,通過關心孩子的心靈需求,與孩子作精神層次上的溝通,建立親子關系?
來源:美國文學城ChinaGate
看更多《美國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