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雜談 |
中職班級管理模式的新思考
朱堅軍
我認為我們現在中職校班級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腳步了,應該要有所變革。
現有的班級管理體制已經延續了好幾十年了,那就是以班主任為核心進行管理和教育的模式,這么多年了基本沒什么變動。普教系統是這么做的,中職學校也是這么做的,事實證明這套方法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是有效的。但現在社會發展的腳步如此的迅猛,而我們的管理方式仍然采用這種十幾年、幾十年前的做法,它的不足之處也越來越明顯。現在的學生比起以前的學生,信息的獲取方式和數量有了巨大的飛躍,很多我們教師不知道的信息他們也都掌握了;他們個性特征鮮明,崇尚時尚和流行,挑戰權威,不再是以前那種對老師俯首帖耳的學生了。同時由于各種原因,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基本素養卻又每況愈下,對他們的教育一年比一年困難。
我們現在在班級管理方面所強調的,基本上只是要求班主任提高責任感,要有愛心,有奉獻精神。在班級的管理形式上并沒有什么突破或者變革。因此現在中職的老師都不太愿意做班主任,因為接了班后麻煩事一樁接一樁,班主任苦不堪言,不少班主任要么是精力不夠,比如有的班主任要上3、4個班級的課,花在備課、批改作業等教學工作上的時間就已經很緊張了;要么是能力不夠,有的班主任還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經驗不足,無法應付這些在紀律上無自控能力的學生。而在學校里學生的問題不斷,說臟話、亂扔雜物、打架、敲詐、抽煙、賭博、逃課等等,不少問題學生缺少最基本的道德素養,面對他們,我們到底還應該做些什么呢?我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經過觀察,我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在班級的德育工作中,任課教師的作用遠遠被沒有發掘出來。不少任課教師往往是班級德育工作的旁觀者,碰到問題了就交給班主任。如果任課教師能積極幫助班主任做德育工作的話,班級的面貌將會大不相同。在這方面,各校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對任課教師我們往往只是呼吁他們能協助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號,效果并不理想,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缺乏一個有效的可操作的方式,能夠把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單靠對任課教師做思想教育是不夠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它的局限性。
我想提出我的做法,我把它叫做德育輔導員制度。
一、運行方式(以某中專班02會計2班為例,班主任是王老師,其他任課教師有8人,)
1.首先王老師將班級里有問題的學生或者她認為需要關注的學生列出7人(根據任課教師的人數),然后把這7人分配給班級的任課教師,每個任課教師負責1個學生的德育工作。
陸老師(語文教師) 1人
蔣老師(歷史教師) 1人
周老師(英語教師) 1人
陳老師(政治教師) 1人
陸老師(國際貿易) 1人
李老師(音樂教師) 1 人
湯老師(劍橋英語) 1 人
2.班主任王老師還要上02會計1班和02商英2班的數學課,所以她要負責這2個班級班主任分配給她的各1個學生:
王老師:02會計1班 1人
02商英2班 1人
這樣就形成了王老師班級有7個問題學生分別交給7位任課教師,她自己除了本班級其他學生的教育工作外,還分擔了她教學的其他2個班級的各1個問題學生這樣的局面!這是一種以任務驅動工作的方法,又可以通俗的說就是德育工作承包制,實施的目標就是使得每一個問題學生都能有一個教師專門負責教育和管理!
3.這些任課教師(我們稱之為德育輔導員)德育工作的形式主要以談話為主,規定一個月必須有六次或者八次談話,談話最好不要幾個學生一起進行談話,同時要有談話情況簡單記錄(可制定表格),有關記錄每月交給班主任,每月向有關班級班主任口頭交流有關學生的情況;如果輔導員負責的學生發生問題了,就和班主任一起教育。當然問題最大的學生還應該班主任負責教育。學校教務處或者學生處等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部門檢查輔導員的談話記錄,看次數是否夠,談話的內容或者方式是否妥當,及時與輔導員溝通和并對輔導員進行指導。
二、提出這個模式的主要精神并不是要減輕班主任的負擔,班主任仍然是班級工作的核心
這種模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其他任課教師能真正投入到班級的德育工作中去;同時能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良好的教學氛圍,減輕班主任的心理壓力,防止問題學生形成小團體。
三、觀念的改變
有2個觀念是需要改變的,一是班主任必須打破單打獨斗的做法,現代社會講究的是團體協作精神,我們的班主任應該要改變班級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的想法,要接受其他任課教師的幫助。二是任課教師要認識到,擔任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不單只是教學生知識,還有教他們怎么做人的責任,而教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在目前是中職校更為重要的任務。
四、資金方面
要實施這一方案,資金的投入是必要的,原先就是班主任的不必支付,因為有班主任費,而擔任輔導員的任課教師可區分一下,比如負責3人以下的每月XX元,5人以下的XXX元,8人以下的XXX元,估計每月支付的費用不會很高,因為有些教師只上1個或者2個班級。還有一些不一定適合做輔導員。
五、實施方案
在一年級試行開展此項工作,不過一年級從第二學期開始可能更好,因為學生剛進學校,班主任還不熟悉學生情況,需要先觀察。到第二學期的話,哪些學生是問題學生心里就有底了,分配起來就更加有針對性了。
七、其它情況
1.體育教師:他要上好幾個班級的課,而且不少體育教師并不適合做德育工作,這可以由班主任或者教學處等其他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部門決定是否要班級的體育老師擔任德育輔導員工作。
2.政治教師、音樂教師:同樣要負責很多班級的教學任務,而且有的政治教師、音樂教師還是班主任,凡是擔任班主任的政治教師、音樂教師,由教學處或者學校負責德育工作的部門指定擔任2到3個任課班級輔導員,不是班主任的政治教師、音樂教師,可以多擔任輔導員工作,但不應超過6人。
3.外聘教師:不宜擔任輔導員工作。
4.臨時任課教師:不宜擔任輔導員工作。
5.實施動態管理,學期變動了,課程變動了,任課教師變動了,就由班主任重新指定這些學生的德育輔導員,讓新的任課教師負責這些學生德育輔導;如果輔導的學生進步明顯,班主任就再指定其他學生接受德育輔導。
人是需要管理的,學生成績差、品德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是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得不到足夠的關心或者是關注,他們找不到關愛,于是就會尋找其他渠道,如結成幫派,和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而每個班級的問題學生一般就幾個人,解決好這幾個人的問題,基本上就能穩定班級,相信通過班級德育輔導員制度,不斷關心了解他們的成長,肯定會對這些學生的轉變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使得班級的面貌、學校的面貌發生新的變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的任課教師以前沒有做過這種工作,這些是在正常教學任務之外增加的,對他們產生額外負擔,可能會有消極情緒,需要做好解釋工作,學校或者負責德育工作的部門首先要讓教師統一認識,這是非常關鍵的。
以上還只是一種不成熟的想法,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但卻是一個新的思路,希望能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想辦法改變中職校教育現有的困難局面。窮則變,變則通,只有對中職校現有班級管理體制做出調整,才能有效應付現實和未來的挑戰。